南昌市64億打造“六縱四橫”骨干公路網
步入“十一五”,南昌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進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時期。為實現南昌市打造“半小時經濟圈”戰略,實現公路建設與城市建設規劃相對接,南昌市公路部門將按照從實際出發,分階段實施的原則,籌措64億元資金優化全市路網結構,全力打造“六縱四橫”交通新格局,為南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良的公路交通服務和保障。
目前現狀 三成公路超期服役
公路建設資金和大中修資金短缺,再加上交通量迅速增加和大噸位超載超限車輛增多,使南昌市公路使用壽命大大縮短,致使很大部分公路超期服役,里程達253公里,占總里程的31%。
與此同時,由于歷史原因和公路建設資金的制約,南昌市現有骨干公路網中的公路等級一直偏低,三級及以下的公路里程高達318.6公里,占管養總里程的39%。尤其還有四級及等外公路118.5公里,占管養總里程的15%。
目前,南昌市縣與縣之間主要依靠國、省道相連,通行線路單一;部分鄉、鎮雖已通公路但等級低且沒有橫向聯系;路網發展不平衡,路網骨架不清晰,沒有形成中心城區輻射各縣、鄉鎮的公路網,全市80個鄉鎮至今還有22個鄉鎮未進入市管公路路網布局。
此外,近年來南昌市公路建設發展很快,特別是高速公路的修建,使路網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因為路網結構的變化,原來能起到干線公路功能的公路現已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原來起不到干線公路作用的公路承擔了干線公路的功能。
規劃藍圖 用12年完成兩期規劃
路網實現優化后,南昌市公路網將形成“六縱四橫”的骨干公路和經濟干線公路相結合的布局,全市80個鄉鎮全部納入到市管公路路網布局中,并將實現市管公路與高速公路、國省道、農村公路“三個對接”。南昌市骨干公路將全部打造成二級及以上公路,經濟干線打造成三級及以上公路,使全市所有鄉鎮100%通達三級以上公路,消滅市管公路中的四級公路和等外公路。
前期規劃:2009年~2013年:用五年的時間對市管養公路中的超期服役公路、國省道、全國城運會保障公路進行大中修改造,同時通過調整和大中修改造,消滅等外公路。此五年期間共有49個項目進行大中修改造,改造完成后養護好路率可實現80%以上,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完成這一階段計劃共需要資金5.25億元。
后期規劃: 2014年~2020年:形成“六縱四橫”與經濟干線相結合的公路網絡,使骨干公路全部達到二級及以上的公路標準,市管養公路網輻射全市所有鄉鎮,100%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
此階段用七年的時間,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六縱四橫”骨干公路的等級提升,共39條線路合計里程711.9公里,同時安排經濟干線中的26條公路等級提升合計里程162.7公里。完成這一階段計劃共需要資金58.7億元。由于投資巨大,公路部門將通過爭取資金補助,銀行貸款方式等多種形式進行籌措。
路網安排 打造“六縱四橫”骨干公路
根據對接高速公路、對接南昌市出口通道,對接南昌市城區道路和輻射鄉鎮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將南昌市的骨干公路打造為六縱四橫。在六縱四橫骨干公路網打造完成后,骨干公路網全長將達到1005公里。
第一縱:起于靖安縣的寶峰鎮→安義縣新民鄉→鼎湖鎮→石鼻鎮→喬樂鄉→新建縣西山鎮→石崗鎮→松湖鎮→終于豐城市梅林鎮,全長96.6公里。
第二縱:起于永修縣灘溪鎮→安義東陽鎮→萬埠鎮→灣里太平鎮→招賢鎮→經生米大橋→南昌縣富山鄉→岡上鎮→終于南昌縣與豐城市交界處萬家洲,全長103.2公里。
第三縱:起于316國道新建與永修接頭處→桑海開發區→新建縣溪霞鎮→樂化鎮→南昌市區(陽明路、八一大道)→南昌縣蓮塘鎮→廣福鎮→終于105國道南昌縣萬家洲與豐城市接頭處,全長84.9公里。
第四縱:起于永修縣三角鎮→新建縣紅旗大橋→大塘坪鄉→樵舍鎮→南昌縣蔣巷鎮→高新開發區昌東鎮→青山湖區羅家鎮→南昌縣武陽鎮→塔城鄉→進賢縣架橋鎮→溫圳鎮→終于316國道進賢縣與臨川區接頭處,全長149.5公里。
第五縱:起于新建縣北崗山→聯圩鄉→南昌縣南新鄉→塘南鎮→進賢縣三陽鎮→趙埠鎮→前坊鎮→七里鎮→民和鎮→白圩鎮→長山晏→終于進賢縣李渡,全長109公里。
第六縱:起于余干縣的瑞洪鎮→進賢縣三里鎮→梅莊鎮→二塘鎮→鐘陵鎮→衙前鄉→終于東鄉縣的詹圩鎮,全長61.0公里。
第一橫:起于奉新縣干洲鎮→安義縣龍津鎮→萬埠鎮→長均鎮→灣里區羅亭鎮→新建縣象山鎮→聯圩鄉→終于新建縣恒湖農場,全長67.1公里。
第二橫:起于奉新縣宋埠鎮→安義縣黃洲鎮→石鼻鎮→灣里區招賢鎮→經南昌市洪都大橋→高新開發區昌東鎮(富大有堤)→終于南昌縣天子廟,全長100.4公里。
第三橫:起于320國道新建縣與高安縣交界處→新建縣西山鎮→石埠鄉→長堎鎮→南昌市區(解放路、昌東大道、瑤湖大道)→高新開發區麻丘鎮→南昌縣塘南鎮→進賢縣三陽村→三里鄉→余干縣的瑞洪鎮,全長104.5公里。
第四橫:起于高安市瑝城鎮→新建縣松湖鎮→義渡街→流湖鄉→生米鎮→南昌縣富山鄉→銀三角立交橋→向塘鎮→進賢縣溫家鎮→張公鎮→民和鎮→下埠集→衙前鄉→終于320國道進賢縣與東鄉縣交界處,全長128.8公里。
前景展望 方便出行帶動城鄉發展
南昌市公路市管路網優化調整實施后,公路通車里程大大增加;行車擁擠度明顯降低;公路網通達深度、抗災能力以及技術標準的顯著提高;公路運輸條件顯著改善。公路網建設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滿足人民出行高效、便捷、安全的需求。
南昌市公路市管路網優化調整的實施,使公路路網完全符合南昌市“一江兩岸、一核五片、沿著贛江兩端延伸,多點、多組團推進”的要求,有力地促進市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能促進新的產業和新的產業帶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交通條件的改善,將有力地促進南昌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加速旅游業的迅速發展。
“六縱四橫”骨干公路和經濟干線公路與南昌市主要出口通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部對接,進一步縮短南昌與長、珠、閩的時空距離,有力地促進市域內外物流業的發展,加速地方規模經濟的形成,大大加快促進南昌市領航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
市管路網公路路況的改善、等級的提高、出口路的貫通,使南昌市100%的鄉鎮在骨干公路網和經濟干線公路上,活躍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別,有力地促進市域內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大改善城鄉人民群眾的出行、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