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預期落空滬銅振蕩尋底
國內7月份的經濟數據不甚理想,CPI與PPI雙雙下跌,創2010年來的新低。同時,進出口增速明顯回落,新增貸款環比大幅下降。疲軟的經濟數據倒逼降準甚至降息等刺激政策的預期,可周末的平靜把幻想拉回現實,銅價周一應聲下跌,雖然周三在歐美數據帶動下有所反彈,但仍不改振蕩尋底走勢。
歐美短暫平靜,中國數據低迷
近期歐美缺乏重磅數據和消息,美國經濟復蘇出現反復和歐債危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已成為市場的共識。歐洲經濟深陷泥潭,整體出現萎縮,雖然周二公布的歐美數據略微好于預期,一定程度上提振工業品市場,但9月份才是歐債危機以及美國是否推出QE3等重大風險事件的時間窗口。
國內7月份經濟數據無一亮點。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與前6個月持平,達到20.4%,但是工業投資增速有所減緩,尤其是房地產的投資增速為15.4%,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相比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位于10%以下。諸多的宏觀數據都在說明,市場需求減弱,經濟活動放緩,且無明顯的企穩跡象。海關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也是有力的佐證。7月份進、出口分別增長4.7%和1%,增速均大幅回落。疲軟的外貿數據一方面反映了全球需求低迷,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需求同樣乏力。央行公布的新增信貸數據更是雪上加霜,7月份新增信貸額只有5401億元,不但低于市場預期,而且較6月份減少3797億元。如此形勢下,央行動作卻非常謹慎,并沒有推出市場預期的降準措施,只是在周二實行500億元7天逆回購來維持流動性。
進口量增加,產量減少
海關數據顯示,7月未我國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環比增加5.9%,至36.65萬噸;今年累計進口286.85萬噸,同比增長43%;7月份廢銅進口量為43萬噸,環比增長16%。業內人士估計,保稅區銅庫存已經超過50萬噸。渣打銀行數據顯示,8月初保稅區銅庫存已經接近60萬噸。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份全國精銅產量為48.3萬噸,相比6月份51.8萬噸的紀錄高點有所下降。進口量的增加以及國內產量的減少折射出了銅行業的尷尬處境:一方面,進口量增加并沒有反映真實的工業需求,可能是融資銅風潮再起,因為保稅區的銅庫存相應增加,近日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銅隱性庫存達到90萬噸;另一方面,國內銅產量減少則反映需求的疲弱,減產是銅企的無奈之舉,而減產又對銅價提供支撐。正是這種狀況使得近期的銅價失去方向,漲跌兩難。
下游消費平淡
電力行業的用銅量占銅消費總量的一半左右。7月份的電力電纜產量為343.98萬千米,同比增長30.04%,環比下降11.60%,而發電設備產量為736.64萬千瓦,同比及環比分別下降24.1%和56.90%。雖然7月份產量回落部分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總體來說,電力行業的用銅需求短期內不能有效提振銅價。上海有色網對國內20家銅管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只有一家企業看好銅價,多數企業表示,8月份是銅加工行業淡季,銅的基本面正走向過剩,銅價上行壓力較大。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低迷及基本面平淡的情況下,滬銅難有突破,近期將振蕩尋底,波動區間在53000—560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