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制藥機械工業喜憂參半
7月21日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各類醫藥企業產生的整體影響不大,但對一些出口的原料藥企業可能有些許的影響。
原料藥企業受影響很小
之前有專家分析認為,由于我國原料藥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模式是成本領先,人民幣升值對原料藥行業將有一定影響。但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幾家出口原料藥的醫藥企業,他們均表示影響不大,在上市公司里面出口份額占較大比重的企業華海藥業和海正藥業,主要以國外市場為主。海正藥業主要是出口心血管和抗腫瘤的一些原料藥,華海主要出口普利類、沙坦類和抗艾滋病原料藥。
華海藥業董事會秘書祝永華稱,人民幣升值對其有一點影響,主要是在市場拓展方面。其公司原料藥的價格波動幅度本來就大,但其品種贏利能力、定價能力強,價格可以與客戶協商;受影響的部分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來應對。此外,該公司還進口一部分醫藥產品,這一部分可以對沖升值提高的成本價格。祝還稱,公司會通過保值等措施來應對。
海正藥業的鄧久發也稱,對公司影響不大。他告訴記者,原料藥本身競爭就很激烈,產品價格浮度大,但其公司產品營利較強,原料藥的成本價格下降得很快,下降幅度有時甚至達到了20%至30%;其產品本身優勢明顯,定價能力也較強,人民幣升值2%對其影響很小。
醫療器械面臨壓力
醫療器械是另一個面臨壓力的子行業。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的出口主要依靠的還是價格優勢。這是因為我國出口的醫療器械多為低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國際市場上同質競爭者不乏。人民幣升值會壓縮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醫療器械出口生產企業的壓力增大。
化學制劑藥、生物藥品和中藥整體影響不大
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化學制劑藥、生物藥品的進口價格下降,國外新特藥的進口會增加,將會壓縮我國仿制藥的盈利空間。國內企業產品的價格會略有下降,但整體影響不大。中藥行業受匯率變化的影響很小。中藥行業的大部分材料采購和成藥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中藥在我國有很好的消費基礎,特別是那些資源有限、壟斷性較強的中藥品種,受進口商品的替代作用較小,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推動下,具有持續穩定增長的特點。廣州奇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華佗再造丸為中成藥,主要出口俄羅斯、東南亞。奇星藥業的國際業務部經理袁科倫也稱此次人民幣升值對公司影響不是很大。他表示,其對俄羅斯的出口相對穩定,由于與對方已簽定了兩個月的合同,目前這兩個月暫時還沒有影響;而東南亞市場中成藥競爭激烈,顯得較為敏感;由于華佗再造丸被列為政府定價藥,而國外的產品價格是以國內價格為基礎,因此華佗再造丸的利潤空間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就小;而公司向客戶轉嫁成本,客戶不一定完全接受,因此只能與客戶協商,各自讓步。袁科倫還稱其公司將靠擴大出口量來擴大規模獲益。
制藥機械工業喜憂參半
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內制藥機械企業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進口價格的下降使國外先進的中高端制藥機械顯得價廉物美。由于我國的中、低端制藥機械的出口也以價格為優勢,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下降。從事醫藥國際進口的企業將受益。人民幣購買力的提高,國外的醫藥產品相對先前顯得更加便宜,一些國內不能生產的優質而高端的醫藥產品將更多地依賴進口。
強化內部管理降低成本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醫藥企業有更深遠的影響,相關企業應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相關醫藥企業最為現實的辦法是強化內部管理、降低成本。企業應從生產過程的每一階段著手,強調成本核算并加以控制;加強財務管理,抓好應收賬款回收,使企業現有資金運行達到良性循環。
在外貿方式上,企業可直接做自營出口,還可選擇適當的金融手段來避免風險,如“遠期結售匯”。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開始采用這種手段。
常規的規避風險的方法有“產品升級”和“向客戶轉嫁成本”等。前者應該是企業的最佳選擇,不過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非一朝一夕可成。后者是希望和客戶共同分擔利潤空間壓縮的損失,但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和眾多的替代產品使得這一手段極易造成客戶流失,可操作性不強。
促進醫藥醫療水平的提升
人民幣的升值會對我國醫藥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與此同時,國內優秀的醫藥企業將有機會收購國外優秀醫藥產品的生產專利、藥品生產許可(證)、相關專有技術,甚至優秀的國外醫藥企業。而隨著這個過程的推進,我國整體醫藥、醫療水平將有較大的進步。相應的,國內醫藥產業整體的競爭層次得以提高,而醫藥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種競爭是世界范圍的、基于核心能力的競爭,也是目前國內醫藥企業比較陌生而又缺乏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