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鎳價將持續上漲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2014年以來,隨著印尼關于紅土鎳礦禁止出口法律的生效,國內鎳價上漲趨勢強勁,累計漲幅已超40%。這也意味著歷經5年低迷期的鎳礦市場終于迎來發展的曙光,成為礦業低谷期中的一匹黑馬。
細究起來,鎳價此輪上漲與印尼禁礦令效應的逐步顯現關系密切。
我國是鎳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且又是用鎳大國,印尼的紅土鎳礦對我國的鎳供給而言十分重要。據了解,印尼的紅土鎳礦一直是我國鎳鐵冶煉的主要原料,國內鎳生鐵的70%、原生鎳的50%的礦源均來自印尼。隨著印尼禁礦令的施行,并且短期內難以解禁,造成我國鎳金屬的供應缺口,鎳價上漲成為必然。
鎳價上漲,使得國內不少不銹鋼企業鎳鐵采購緊張。市場預期,我國將有超六成的中小鎳企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鎳企紛紛出招。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鎳企繞過印尼原礦出口禁令,加快了去印尼紅土鎳礦資源所在地建設鎳冶煉廠的步伐;而有些地方企業由于開工率明顯下滑,則以轉產或減產的方式應對。據了解,目前下游企業已經開始調整產品的原料配比,開始用鎳板、廢不銹鋼替代鎳鐵,如金川集團已經將廢不銹鋼的比例提高到20%至30%。
那么,鎳價上漲究竟會給鎳企帶來哪些影響?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鎳價繼續持續目前上漲趨勢,國內鎳企經營狀況將會出現明顯分化。一方面,資源控制力弱的下游企業將因成本不斷抬升而經營困難;另一方面,擁有資源和產業鏈優勢的大企業將因此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但必須承認,對于國內電解鎳來說,鎳價的持續上漲恰是好事。近年來,我國不銹鋼企業大都使用鎳生鐵作為電解鎳的廉價替代品用于生產,并以低成本、大擴張的態勢使得國內電解鎳價格處于長期倒掛。同時,隨著高鎳鐵規模化生產及新工藝的使用,鎳鐵成本也遠低于電解鎳,對電解鎳形成了大面積替代的局面。而伴隨著印尼禁礦令的生效,全球鎳供應由過剩向短缺轉變,使得國內鎳價持續上漲,這讓“受壓多年”的電解鎳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據統計,截至一季度末,我國鎳礦庫存2270萬噸,較上季度初減少1192萬噸。進入3月后,鎳礦庫存快速下行,普通生產商庫存普遍能維持3至4個月,大企業也能維持半年或一年的生產。業內專家表示,鎳市場已經進入去庫存階段,如果印尼繼續施行禁礦令,從未來發展來看,國內鎳價延續走高的態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