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柴油機節了油要了命?
31萬人死亡誰之過?
歐盟負責環保問題的官員日前稱,歐洲柴油汽車每年排放的顆粒物造成了31萬歐洲人魂歸西天,僅德國每年就有6.5萬人成為柴油排放物的犧牲品。
雖然柴油車比汽油車節油,但是上世紀80年代的動物試驗表明:柴油汽車顆粒排放物的致癌性要比汽油車排放的苯高9倍。因為細微的顆粒排放物特別容易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癌的發生。這比以前人們認為柴油汽車顆粒排放物只會引起支氣管炎和哮喘要嚴重得多。那些日復一日尾隨在柴油汽車后,依靠自行車、摩托車下班的人以及行人將深受其害。
根據歐盟的新標準,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顆粒物不能超過50微克,不達標的情況在一年內不能超過35天。為了達到這一標準,大部分歐盟成員國不得不實現交通管制,對某些路段限時或全禁車輛通行,限制車速,要求所有的柴油汽車將來都要加裝顆粒過濾器等。
然而,柴油顆粒物污染的陰影在歐洲依然揮之不去。以德國為例,德國是歐盟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柴油汽車的銷量增加了11%,占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已經接近50%。由于柴油汽車增多,德國許多城市的居民正面臨著肺癌的威脅。人口只有60萬的多特蒙特、法蘭克福的顆粒物濃度分別超標13倍和12倍,雖然德國政府狠抓首都柏林的環保,但是在這個340萬人口的城市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也超標10倍,一些居民點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甚至超標16倍。污染帶來了嚴重后果,以德國現有的8000多萬人計算,德國去年因柴油汽車顆粒污染的病死率已經達到萬分之八。
我國柴油顆粒污染不容忽視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肺癌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癌癥,且發病率及死亡率增長最迅速。肺癌發病的原因很復雜,雖然吸煙、室內放射性氡能誘發肺癌,但是前面提到由柴油汽車顆粒物等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人們遭遇肺癌的罪魁禍首。專家警告說,如果不控制吸煙和空氣污染,到2025年,我國每年肺癌患者將超過100萬人,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我國83%的載貨汽車、13%的客車已經在使用柴油,隨著國家"費改稅"政策的推行和汽油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我國消費者可能會以更快地速度接受柴油轎車。
但是想想前面提到的2000年就實行了歐Ⅲ標準的歐洲,現在每年有幾十萬人因柴油顆粒物而喪生,而我國柴油汽車2008年才能達到歐Ⅲ標準,筆者在此不得不對一些專家學者呼吁轎車柴油化表示憂慮。
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城市人口密集,截至2002年底,重慶、上海、北京、天津及廣州五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已經超過千萬,且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僅北京市重型柴油汽車排放的顆粒物就占了全市機動車排放的45%。同樣在全國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中,柴油汽車的排放量也占了顆粒物總量的83%。
而目前這些城市汽車正在迅猛進入家庭,如果一味地強調燃油經濟性,而使這些城市的柴油汽車保有量猛增的話,勢必會使城市環境雪上加霜。
汽油車排放的苯是各種癌癥的誘因,而新增的柴油汽車排放的高危險性顆粒物將助紂為虐,增加人們患癌的風險。
第三條道路
一旦柴油汽車的保有量迅速增加,又有可能導致與其他動力裝置爭奪柴油。這種苗頭似已出現,近年來我國各地已經紛紛出現了柴油告急的情況。目前汽車柴油消耗比例僅占我國燃油產量的20%,大部分供給發電、船舶、包括坦克、重型導彈運輸車等在內的軍事裝備以及農機等。也許是筆者的無知,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國一旦私家柴油汽車迅速擴充,除了會導致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之外,會不會還因出現柴油供給不足影響國防安全及農業現代化?"這個問題可以由更聰明的讀者自己去思考。
那么,我們是否只能在節能與環保之間久久徘徊,而無法選擇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策是有的,那就是積極發展天然氣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同時提高柴油汽車技術,改善柴油及機油的品質,鼓勵柴油汽車加裝顆粒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