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電動車躁動似車非車前景不明
-
3月23日,位于遼寧錦州的萬得集團舉行了首輛電動車下線儀式。當地政府表示,要投入100億元打造錦州電動車生產基地。
萬得集團并不是第一家進入電動車領域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另一國內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在電動車上準備已久,一款電動車去年底最終登入發改委的產品目錄。萬向的突破無疑激發了萬得等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軍電動車的勇氣。
與通用、豐田等汽車巨頭投入巨資研發的鋰電池或者氫燃料電池電動車不同,萬得先前并沒有在電動車研發上投入很多,其電動車主要采用傳統的鉛酸電池,價格只有幾萬元,但性能與傳統汽車相差很多。
“目前電動汽車在技術、產業化上還有很多爭論,我們的思路是不爭論,先做產品、上規模再說。要不然等問題都清楚了之后人家也都做好了,我們也就沒機會了。”萬得集團董事長趙清潔的態度代表了目前急于上電動車項目的企業心態。
問題是,一向擔心投資過熱、對于整車(尤其是轎車)生產資質嚴格把控的政府主管部門是否會對這些毫無造車經驗的“門外漢”開綠燈?這些躍躍欲試卻沒有太多技術實力的民營企業是會推動中國電動車的產業化進程,還是直接拉低中國電動車的技術門檻。
電動車熱
靠汽車減震器起家的萬得集團是國內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后起之秀。主要生產汽車起動機、發電機、發動機氣門、減震器、安全氣囊的零部件公司。2007年萬得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趙清潔表示,2008年萬得集團收入為1.4億美元,凈利潤為1890萬美元。
對于新下線的電動車,萬得顯然不像在汽車零部件領域那樣經驗豐富。下線的兩款電動車,一輛來源于韓國合作伙伴CT&T,另一輛是萬得自己開發的。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成的廠房里空蕩蕩的,沒有成型的電動車生產線。主角是款比奇瑞QQ還小一號的小車,車內一半空間被電池占據著,只剩下前排兩個座位,幾塊鉛酸電池簡單地擺放在車里沒有任何遮蓋。
但這些并不影響這家零部件企業進軍電動車的熱情。在工廠廠房里掛著2010年建成30萬輛電動車生產線的橫幅,廠房周圍還有大片預留空地。下線儀式上,錦州市政府領導明確表示要出資100億元打造百萬輛電動車生產基地。除廠房、土地外實際投資需求55億元并招商,目標在2015年完成千億元產銷規模、利稅150億元。
躍躍欲試的企業、高度重視的地方政府,萬得汽車的電動車項目是當前業內外資本投資電動汽車的一個縮影。
趙清潔表示,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電動汽車最被看好,中國政府目前也鼓勵發展電動汽車,很多人都想進入這一領域。萬得在汽車發電機上具有優勢,發電機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
“做這個事情應該早動手,不能只看眼前是否贏利,如果等人家都做起來就沒有機會了。”趙清潔說。
據清華大學汽車系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車委員會主任陳全世介紹,在電動自行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集中的江浙一帶,不少資金充裕的民營企業都有做電動汽車的打算,有些還自己投大筆的錢聯合高校進行研發。
從媒體報道看,盯上電動汽車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其熱忱絲毫不亞于比亞迪、奇瑞這些具有轎車生產資質的整車企業。
似車非車
趙清潔介紹,萬得電動車的最高時速為75公里/小時,續駛里程100公里。
由于性能有限,而且萬得沒有整車生產資質。但趙清潔也承認,自己目前的電動車還難以屬于“汽車”范疇,而是介于電動三輪車和汽車之間的電動四輪車,其目標市場主要是廣大農村市場,作為小城鎮的出租車或居民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