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設備制造行業沙場點兵
新能源設備制造行業站到了歷史的潮頭。《”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以及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吹響了新能源市場征戰的號角,而一項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其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其相關設備的制造企業。
太陽能利用無疑是設備制造業競爭的第一戰場。經常說到的太陽發電通常是指太陽輻射所產生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對環境無任何污染,而且會源源不斷地送來,尤其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太陽能是我國優先要發展的新能源。 風能的利用成為第二戰場。”十一五“規劃中也提出應大力發展風能,預計政府會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以解決目前我國風能發展高成本的問題。目前的風電成本中,風電設備所占比重最大,約為80%。我國風電技術國產化程度還比較低,大型風電設備主要靠進口,今年7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對風電建設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指出,設備國產化率達不到70%以上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進口設備關稅不能減免。此舉將為國產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時機。 太陽能設備制造業之沙場點兵 天威保變可以說是2005年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為國內最先開發太陽能電池的上市公司,其控股51%的天威英力二期擴產成功以后具有70MW硅片生產能力、50MW電池片生產能力、100MW組件生產能力,是全球四大廠家之一,國內惟一具有完整生產鏈的光伏企業。在硅片不足影響其太陽能產業發展情況下,天威出資1.1億元對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為其第二大股東。產業鏈的完善,必將給公司的發展再添薪火。 特變電工2005年的表現有些猶豫。其擬與BP太陽能合資,據稱將掌握太陽能并網技術、太陽能與建筑集成技術以及混合多能源發電技術;兩家合資公司宣稱,通過利用BP太陽能的全球采購供應網絡,以最優的性價比確保各項原輔材料的及時供應;通過資本擴張和產能擴張,到2010年將達到年產1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然而,特變電工的表現并非如其宣稱,市場并不買賬,個中原因值得琢磨。 力諾太陽,目前主營太陽能光熱轉化材料、高硼硅材料及特種玻璃系列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作為太陽能光熱行業上游龍頭企業,是全球高硼硅玻璃行業主要供應商。而航天機電也是獨樹一幟,通過其控股80%股權的上海太陽能科技具有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能力。太陽能產品,航天機電太陽能公司的太陽能光伏示范系統、15kW太陽能電站、太陽能發電并網系統、在建的太陽能電力供應與建筑一體化生產線是國內最早、品種最全、技術最全面的龍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