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銅近月合約多頭耍開“三板斧”
還有3個交易日,滬銅1405合約便要交割了,但這個合約上仍有2.5萬手持倉。如果全部進行交割,則需要5萬噸的電銅運至交易所倉庫。滬銅5月合約強勢會如何演繹,6月是否會繼續上演?多頭的“三板斧”
滬銅多頭憑什么逼迫空頭就范呢?從目前市場狀況來看,多頭至少有“三板斧”可資利用。一是多頭多為冶煉廠和貿易商,他們掌握大量的現貨貨源,通過拉高電銅價格,便能獲得現貨和期貨的雙豐收。從冶煉廠和貿易商之前一系列行為影響來看,現貨市場確實出現持續供應緊張的情況。冶煉廠方面,由于滬倫比值持續下滑,一度達到6.8,所以有出口資質的煉廠選擇了將產品運送至保稅區。僅3月至4月,江銅、金川、銅陵等6家企業合計出口了15萬噸的電銅。貿易商方面,國內邁科等大企業不僅沒有逢高出貨,反而在市場上采購了部分貨源。這便使得銅現貨升水持續徘徊在高位,五一前升水便一度高達1500元/噸。
二是終端消費行業的低庫存經營策略,大幅增加了需求彈性,為銅價上漲提供了便利。以電銅使用最多的線纜行業為例,由于企業多以訂單進行生產,所以普遍采用“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那么企業的經營風險敞口主要是原料價格。2011年以來,銅價持續回落,企業采購周期短庫存量低便成為常態。但是,這種策略一旦面臨貨源緊俏、價格上漲,企業往往會加大采購,進而拉高升水,他們便成為空頭行情的助推者,雖然他們自己并不愿意。
三是4月、5月的銅消費比預期好很多,成為多頭的助力。3月開春之后,銅材就進入消費旺季,且3月銅價大幅下挫也刺激了銅材終端的提前消費。其中,銅管企業消費表現最為突出。得益于制冷消費旺季效應和價格大跌,3月后空調企業開始大幅為5月開始的國內消費旺季備貨,銅管訂單也大量增加。SMM調研的4月銅管加工企業開工率運行在88%一線。其次是占用銅量過半的銅桿終端線纜行業,隨著天氣轉暖,各地工程陸續推進,前期中標訂單逐步進入交貨期,無論裝飾用線訂單,還是工程電力訂單,均出現了一定回升。SMM統計的4月開工率便有76%。
目前,銅市場無論現貨供應、下游采購行為,還是消費情況,都為多頭逼迫空頭就范打下了基礎。4月銅市已預演了一次逼空行情。那么,本次行情較4月又有哪些不同呢?
4月合約交割前,長江現貨升水保持在200~300元/噸,僅15日升水升至500元/噸附近,但16日便轉為了貼水。而5月合約交割前,銅升水500~1000元/噸成了常態,五一前一度高達1500元/噸,而且這種升水還建立在期銅上漲了1000余元的基礎上。對比交割前4天的持倉量,4月合約有2.13萬手的持倉,而5月合約有3.06萬手的持倉。分析庫存情況,上期所倉庫的電銅庫存從4月初便持續減少,總量從17萬噸減少至目前的9萬噸;而上期所的期貨庫存量則更為稀少,目前僅5862噸,僅可用于1172手合約的交割。
在4月最后4個交易日,銅價從47000元上漲至49000元。而5月合約,不管是現貨緊俏程度、升水幅度,還是現貨月合約持倉量及上期所庫存量,都更有利于多頭逼迫空頭就范。所以,我們不妨按照4月合約最后4個交易日上漲2000元的幅度預測5月,那么,目前49000元的銅價則至少能上沖至51000元。
6月強勢難持續
按照上文的分析,6月是否仍會有如此大幅的升勢呢?我們仍從本輪逼空行情的基礎說起。貨源問題是形成逼空的先決條件。5月緊俏的貨源使高升水成為了常態,但是6月供應勢必會有所緩解。在5月合約交割完成后,電銅供應勢必變得寬松,這必然會壓制升水。而且,目前滬倫銅3月比價已回到7以上,現貨比價也在7.2左右,后期進口及保稅區報關電銅肯定會有所增加。從最新的4月進口的未鍛造銅及銅材45萬噸來看,較3月41.8萬噸有了一定增加,這將有助于緩解現貨供應問題。
預期6月供應改善的同時,消費卻不能延續回升勢頭。筆者了解到,多數企業對訂單良好的延續性表示不樂觀。特別是進入5月后,銅價反彈至48000元以上,市場看空情緒濃厚,消費跟漲意愿不足,企業以按需下單為主。其中,銅管企業尤為明顯,因為5月全國降雨降溫,空調行業并未如預期般火爆,6月訂單受到很大影響。同時,銅桿及線纜行業的訂單也未達到預期,而今年5月初國家電網的訂單才公布。
進入6月,支撐逼空行情的基礎條件都會出現變化,尤其是在供應改善、消費回落之后,多頭動力必將大幅減弱。6月,如果多頭逞強也達不到5月的幅度,甚至不會出現。所以,筆者認為,現貨升水在5月交割后必將回落,幅度約在200~700元/噸;而近遠月價差必將回落,但仍為反向市場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