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打造區域送端電網
為緊緊抓住國家拉動內需政策機遇,加快內蒙古電網發展,在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建議計劃中,公司明確提出“十一五”后兩年內蒙古電網建設目標:到2010年,內蒙古電網中西部形成完整的“三橫四縱”500千伏電網結構,主要負荷中心建成500千伏環網,科學合理地解開500/220千伏電磁環網;東部呼倫貝爾、興安地區建成統一的500千伏主網架,實現與東北電網強直強交聯網;各盟市主干供電網絡結構進一步加強,城市和農村牧區各級供電網絡不斷完善。屆時,內蒙古電網可滿足1750萬千瓦負荷用電、3750萬千瓦電廠并網和800萬千瓦電力外送的需求,將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電網保障。
以此為目標,2009年,公司電網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和完善西部地區500千伏主干網架,擴大500千伏電網覆蓋范圍,加強網架結構,提高供電能力,使電網主干網架具有充分的安全穩定裕度,滿足各供電區域之間電力交換,特別是要滿足向外送通道匯集電源的要求。全面開展第三、第四外送通道及特高壓通道電源匯集工程的前期工作。
2009年公司安排電網投資100.05億元,這一投資規模在公司電網建設史上前所未有。這既是內蒙古電網發展的實際要求,也是公司積極響應自治區保增長、擴內需、促發展的積極行動。
相對于周邊省區,內蒙古電網實施外送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國家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和特高壓通道建設規劃中多項內容涉及內蒙古供電營業區。國家電網公司正在積極構建西電東送、南北互濟的全國特高壓聯網大格局,在特高壓及跨區電網規劃中,我區的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呼倫貝爾三大煤電基地位列其中。按照2010年投產的規劃,國家電網公司“兩橫兩縱”特高壓建設工程其中一橫一縱將從內蒙古匯集電源。呼倫貝爾作為東北地區的煤炭基地,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東北地區的重視,呼-遼直流輸電工程已先期建設,并將于2010年5月建成投產。同時以錫林郭勒為中心的豐富的風能資源的開發也已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建設整體規劃中。國家特高壓電網建設規劃同時明確,到2020年,我區外送裝機容量要達到1.2億千瓦。這將對公司建設堅強電網、拓展區外電力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也使公司更加堅定信心,把內蒙古電網建設成為立足于京津唐市場,向山東、東北、華中、華東市場送電的大型區域送端電網。
受2008年經濟形勢影響,內蒙古電網高載能負荷大幅下降,區內售電量增長只有6.7%。與此同時,華北電網負荷下滑,外送條件日益嚴格,外送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是電網生存的命脈,效益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公司的電網規劃和布局,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所以公司把打造區域型送端電網作為電網發展的方向,在外送通道建設中爭得電網發展空間,努力在電力市場份額不斷拓展的同時,提高公司贏利能力,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
從發電側來看,內蒙古電網近年來裝機容量相對富裕的情況,不僅使加大電力外送成為必然之舉,同時也具備了充裕的外送條件。截至2月底,內蒙古電網統調裝機容量達到2979萬千瓦,預計到年底可接近4000萬千瓦。預計富余容量最大為1120萬千瓦,發供電矛盾空前突出。因此,不斷消化區內富余裝機,徹底解決日益嚴重的窩電局面,拓寬電力外送通道,是內蒙古電網發展的必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