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為色釉料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色釉料行業低碳下的發展思索
環保是關系到陶瓷色釉料行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環保設施要達到與色釉料設備同時設計、安裝、使用的“三同時”,才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把節能降耗減排的低碳指標落到實處。由于色釉料是陶瓷行業的上游企業,必須發揮“先行官”的作用才能保障下游行業的健康發展。伴隨著陶瓷行業進入低碳環保要求的今天,陶瓷色釉料企業也在經受著來自于陶瓷行業“三高一低”的壓力,面對著陶瓷企業對環保、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原材料產品的需求與日劇增,色釉料行業如何在低碳經濟的浪潮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歷史賦予的使命,就成了色釉料行業眼下發展的當務之急。
陶瓷原料標準化勢在必行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觀念的逐步成熟,帶動了陶瓷市場的需求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陶瓷產品提升的同時,必定會帶動機械設備和原輔材料的提升,也只有品質卓越的原材料才是優質產品的堅實后盾,但是現在色釉料行業的發展現狀卻令人堪憂。由于陶瓷行業的原材料都是各企業通過自己的渠道自行采購和配制,其中不乏有著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以低質低價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由于原礦料的礦物組成、粒度組成、化學成份及其它理化性能的波動,生產中產品配方和工藝參數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導致產品質量波動很大,因此在生產中迫切需要性能穩定的原料,使生產處于一種穩定狀態,從而提高陶瓷產品的質量水平。陶瓷行業原材料標準化的需求在此情況下,也變得越來越迫切。
企業的提升,首先是建立在發展意識提升的基礎之上。江門市道氏標準制釉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之初,就將 “標準化”作為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并在行業內率先提出“標準制釉”這個概念。他們通過標準化原料的設計和開發為企業和行業廣泛接受,如東鵬、金意陶等一大批業內領先型的企業已成為他們穩定的合作伙伴,這也是對道氏標準化建設的最大獎勵。
原料標準化不但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同時可以解決原料浪費現象,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與國際發展接軌,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行業只有實現了原料的標準化,才會有產品的標準化,才會有產業發展水平的整體進步和提升。
設備改造推動低碳化進程
近年來,隨著機械設備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要求的不斷提高,緩解沿海地區出現的“人工荒”的矛盾,以及國家對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等因素的影響下,高效、節能的機械設備對企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色釉料企業要實現節能減排,必須通過對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新技術、新能源的使用來達到環保低碳的目的。如:對配合料的混合和細磨,根據不同工藝、不同品種采用各種機械設備,如立式雙螺旋錐形混合機、臥式螺旋混合機、無重力混合機,V型高效混合機等;采用各種球磨機、適用于干法和濕法生產的各種立式或臥式攪拌磨、振動磨等設備以保證配合料或成釉混合和予磨的充分、均勻;在脫水、干燥工藝上除了采用傳統的壓濾脫水、離心脫水、室式干燥外,采用利用窯爐余熱的干燥裝置;在燒成窯爐方面,除了以梭式窯和隧道窯、推板窯為主外還采用輥道窯;采用迥轉窯來生產坯用色料,更為高效、節能和環保;采用天然氣和液化氣的這些清潔能源進行清潔生產,并加強對設備和窯爐的尾氣的除塵,有害氣體處理,廢水處理等都能實現企業環保、高效的生產效果。
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技術創新是達到陶瓷行業低碳化的重要手段。由于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色釉料行業技術創新正在積極向環保的方向靠攏,噴墨和全拋釉等技術的廣泛使用,正是環保因素融入技術創新的鮮明體現。
對于噴墨技術的運用,香港意摩拉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子良也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低碳生產方式。首先,能有效降低原料的使用量,只需10克一15克每平方米,如果用輥筒則要用到接近60克一80克每平方米;其次,所用墨水可以直接使用,無需再進行球磨加工,這就減少了很多介質的損耗,節約了用水,更減少了污水的排放;再次,節省空間,噴墨程序對空間的占用幾乎為零,直接倒進機器就能使用;最后是減少陶瓷原料的采購量,目前的陶瓷原料試驗室,常要擺放出幾十罐不同顏色的原料,調試一個顏色就需要用好幾種原料,每個工廠平均要儲備二十至三十種色料,才能滿足技術人員研發出不同顏色的需要,但噴墨只需要四個基本色,就可以調出千變萬化的色彩。這些技術上的進步與傳統工藝相比更為環保、節約和高效。
全拋釉技術的全面流行,掀起了優化產品結構、引領拋光工藝節能降耗的低碳潮流。全拋釉技術不但解決了早期拋釉產品易磨損、吸污、露底等的質量缺陷,而且在仿真度、花色細膩程度、圖文豐富程度上“更上一層樓”。不僅如此,全拋釉產品在性能上還有低輻射、耐火度高、廢料少、耐酸性高、耗能少等特點,使全拋釉產品達到資源、能源利用最大化的低碳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