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漲得慢影響經濟轉型
近日,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社會溫度計”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居民認為廣東當前最重大的社會問題是“工資漲得慢”。對此,廣東省情中心表示,全省社會問題已發生重大變化,這說明收入分配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不根治就不足以解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問題。
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其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都首屈一指,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工資漲得慢”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社會問題。如果把飛速發展的廣東經濟比作一個日漸做大的“蛋糕”,屬于普通居民的那部分雖然總量一直都在增大,但不論增速還是所占比例卻在減少。在此消彼長的對比中,很容易發現:財政收入漲得夠快,企業利潤也漲得足夠高了。
這說明經濟飛速發展的成果并沒有為參與社會共建的成員,尤其是那些弱勢群體成員所共享,利益天平的傾斜度并沒有隨著經濟發展增速而縮小,反而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雙雙降低;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權益得不到保障。今年以來,發生在廣東境內的富士康員工連跳事件和佛山本田工人集體停工事件,就是這種長期傾斜的利益關系在某個時間節點集中爆發的真實表現。
不管是勞動關系矛盾集中爆發,還是調查結果將最重大的社會問題指向“工資漲得慢”,都表明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希望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如果這樣樸素的愿望和訴求得不到滿足,不僅將導致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漸增多,而且也將影響到經濟的長遠發展。調查結果顯示,有半數以上的當地居民對社會發展前景持觀望態度,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說在平均主義大鍋飯之下,由于缺乏基本的激勵機制使得經濟發展缺乏內生動力,那在收入分配問題日益突出、收入差距逐漸拉大的語境下,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則是經濟發展缺乏內生動力的致命原因。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對于廣東這樣以外向型經濟驅動起步且處于經濟發展最前沿的地區,轉型尤為迫切。
窺廣東之一斑而知中國之全豹。如果我們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依據的三條標準: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等來衡量,最終都將歸結到增強普通居民收入水平這一點,而這一點再往深里挖掘,就是一種共享訴求。沒有對這種訴求的滿足,盡快找到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力也就成為空談。這也是為什么調查結果會得出“工資漲得慢”是當前廣東的最重大社會問題的原因。同時,這也是今年“兩會”前由新華網發起的“你最關心的問題”調查中,收入分配問題能高居榜首的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