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4000多家企業“涉限”加工貿易新政
繼兩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后,日前,商務部、海關總署再出新政,公布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這一系列“組合拳”的出手,特別是加工貿易政策調整,江蘇省有4000多家涉及加工貿易型企業需要重新調整對位。
4000多家“涉限”加工貿易企業上繳保證金超100億元
江蘇外貿的一大特色是加工貿易。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江蘇省1580億美元外貿進出口額中加工貿易占了61%,其中出口占65%。
江蘇省外經貿廳負責人表示,國家出臺加工貿易新政對江蘇的影響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將去年9月公布的降低出口退稅率商品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相關企業按應征稅款的50%實行保證金臺賬實轉,今年江蘇“涉限”企業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出口額預計將超過34億美元。二是不再批準東部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新增企業開展限制類加工貿易業務,這將限制這方面的增量。值得關注的是,下半年國家還將以今年7月1日實施的降低出口退稅率商品目錄為基礎,制定下一批限制類商品目錄,這將新涉及江蘇企業3000多家,出口規模超過100億美元。
“涉限”企業“限”在哪里?新政規定,對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也就是按限制類商品進口料件應繳關稅和進口增值稅的50%上繳臺賬保證金。預計江蘇省累計4000多家“涉限”企業將有100多億元巨額資金被占用。
無錫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徐惠娟介紹說,此前實施的出口退稅率調整涉及該市3000家企業約9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而此次涉及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的加工貿易企業將達1500家,如果實行保證金臺賬實轉,全市需交納約3億美元保證金,即占用資金約23億元,相關企業共增加成本約7000萬元。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無錫市外貿出口總額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7%,但6月份出口增幅明顯回落,單月增幅25%,比全國水平低1.4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判斷,今年下半年該市外貿出口將呈現減速趨勢。
新政對照“涉限”出口額85.5%在蘇南地區
對照新公布的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紡織紗線、布匹、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下一批還將公布的限制類加工貿易商品目錄涉及的商品、企業面廣量大。如果和江蘇實際“對表”,其中不少都是傳統優勢出口產業和產品,比如,紡織服裝產品、電動工具等機電產品、箱包鞋帽等輕工產品、塑料制品、化工品等,五大類商品加工貿易出口累計約占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出口的七成。
江蘇省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加工貿易新政對江蘇省的影響呈明顯地區特征。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出口85.5%集中在蘇南地區,蘇中、蘇北分別占10%、4.5%,其中蘇州、無錫兩市首當其沖。據徐惠娟介紹,江陰市的紡織服裝和塑料制品產業相對集中,這次新公布的目錄涉及商品58種、受限企業49家,今年上半年加工貿易出口2.43億美元。其中一家紡織企業因為臺賬保證金實轉半年涉及的保證金就將超過5000萬元。這筆臺賬保證金從存入海關指定賬戶到產品最后申請返還,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將增加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削弱競爭能力。
徐州市外經貿局副局長陳偉分析,如果說新政對蘇南地區的現實影響明顯,那么對蘇中特別是蘇北地區則是現實和潛在的雙重影響。一方面,蘇北地區加工貿易多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涉及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出口占當地加工貿易出口的六成以上;另一方面,因為對東部地區新辦企業“設限”,蘇南地區現有的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企業向蘇北轉移的難度將大大提高。
積極解讀新政讓企業提升國際化水平
“加工貿易成本升高擠壓的是高耗低效、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低端企業,而對高附加值、高科技、低能耗的處于產業鏈中高端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恰恰是發展機遇。”連云港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劉明臺介紹說。
據悉,江蘇省、市外經貿主管部門尤其是蘇南地區的領導對這一點的認識很到位。他們的共同體會是,有了政策之手的強勢推動,一些想調但調不到位的產業將迎來轉機。
有專家認為,短期內加工貿易政策對江蘇省限制類產品加工貿易的存量和增量都有影響,但長遠看,有利于引導度該省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這位專家指出,江蘇應更好地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優勢,全省現有13個出口加工區、1個保稅區,特殊監管區數量領先全國,而且大多有較大發展空間。按規定,這些特殊監管區內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企業不在調整之列,這為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提供了難得的平臺。
無錫市外經局副局長徐惠娟表示,無錫外貿出口的出路將向“科技興貿”和“走出去”集中,加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出口品牌、出口基地、出口研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進對外貿易向更高層次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