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機械“三巨頭”托起裝備制造業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將一個關乎國家制造業興衰的企業——重型機床廠布局到武漢。那時,武重的實力不僅在國內,甚至在整個亞洲也是名列前茅的。當武重創造一個個科技奇跡時,大多數湖南人才從新聞節目中了解到裝備業為何物。
然而,歷史的榮譽也會成為歷史的包袱。當武重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起伏沉浮,湖南的小弟弟突然發力,做成了一個1000億元的機械制造業。其中,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3家企業去年的營業收入就達到了500多億元。
“三巨頭”皆白手起家
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3家企業,幾乎是靠白手起家打出的天下。1989年,梁穩根等4人從親戚朋友處湊齊6萬元錢,在一個地下室里開始創業,慢慢發展到今天這個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的三一重工集團,成為建筑機械、路面機械、挖掘機械等領域國內第一品牌。
中聯重科如今雖貴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母體”,但同樣是白手起家。1992年,在長沙工程機械研究所工作的詹純新,與同事湊錢,創辦了一家制造混凝土設備的公司。如今的中聯重科,已是全球混凝土機械的龍頭老大,“影響世界的重工品牌”。
山河智能的成立時間更晚。1999年,53歲的中南大學教授何清華,靠50萬元借款和租賃而來的閑置廠房開始創業,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具成長性的工程機械企業之一,成功開發出幾十個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穩居國內一線品牌位置,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批量出口發達國家,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新星?!叭揞^”的另一個共同特征是,都是上市公司,都充分利用了中國的資本市場,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