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具發展緣何放慢了腳步
據統計,目前溫州擁有400多家的制鎖及配套企業,去年行業總銷售額達到70億元,其中出口額25億元。這組數據還讓溫州占據著國內市場絕對優勢的地位,但是,溫州在2002年申報“中國鎖都”時的行業年銷售額為50億元,這兩年盡管溫州的鎖具行業也有著明顯的發展。但是,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國榮說,與2000年和2001年兩年的發展相比,溫州鎖具的發展已經明顯放慢了腳步。
普遍缺乏品牌意識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副理事長石僧蘭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前些年,協會為了扶持一家企業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幾乎把所有能給的榮譽都頒給了這家企業。但是,擁有了榮譽和經濟收益之后,企業管理者卻沒有繼續培育自己的鎖具品牌,反而轉向投資房地產。
對于前幾年的溫州而言,這并非是一個特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由于前幾年國內房地產市場非常紅火,使溫州的許多有了一定資本積累的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房產市場,而無暇顧及企業市場品牌的培育。溫州五金商會秘書長李國榮說,鎖具行業不像其他日常生活消費品,它做不了禮品,消費者也不是天天去買鎖,多半是消費者在房子裝修的時候去買鎖,一般也不會太注重品牌。所以鎖具行業的品牌建設就顯得比其他行業慢些。
目前還有許多小企業至今還處于“淘第一桶金”的過程中,根本無暇顧及培育品牌。與國外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相比,溫州的鎖具品牌自然“底氣不足”。
低價競爭利潤低
我國鎖具行業處于自由發展的狀態,除了行業協會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外,沒有任何外力能夠對企業的“未來建設”起作用。進入鎖具行業的門檻也非常的低,一般有10來萬元的資金,聯系幾家加工廠,再叫上幾個工作就可以進行街道了。而這樣小規模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只能屬中低檔。
2001年,中國五金商會組織第一次“中國十大鎖王”的評比,結果正是這次評比,引來了行業投資者的“跟班風”,在短短的8個月時間,竟然冒出了150多家新辦的小鎖廠。這些小企業的出現,給整個制鎖行業帶來了質量難以提高的隱患。為了生存這些小企業只能在低端市場能過價格戰來“搶飯吃”,為了爭市場,大企業也不斷被拖入價格戰的漩渦。嚴重影響著鎖業品牌的建設。
據了解,由于價格戰不斷,鎖具行業的利潤窨也越來越小,隨著這幾年來原材料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溫州鎖具行業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不足5%,一般只有3%-5%左右。
溫州已經出現轉機
據了解,我國有三大制鎖基地,一是廣東中山;二是山東煙臺;三是溫州。就品牌優勢而言,溫州鎖具的整體品牌不及廣東鎖具,而要比山東鎖具的品牌優勢強些。鎖具行業既是傳統行業,又與高新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把鎖看似簡單,但是它要經過110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具有先進的設計水平和設備、高素質的專業人員,才能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
李國榮說,對鎖具行業最大的制約還是用地問題。目前,溫州已經擁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8家,企業的設備、產品工藝都沒有落后于其他地區,只要工業用地能夠解決,三年行業年產值翻番肯定沒有問題。
當然,溫州鎖具已經有了轉機。2003年溫州8家企業組建強強集團,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國鎖具待業的航母。省政府已批準強強集團征地約34.4公頃,鑄建強強工業基地。按集團的總體戰略安排,將投資10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引進21世紀最先進的制鎖設備,以提高集團的設備裝備能力和水平。屆時,公司將形成年產1。5億把(套)中高檔門鎖和五金部品、年銷售收入50億元的生產能力?,F一期工程占地紙21.3公頃的工業項目已完成各項鑄備工作,入場破土,開工在即。天宇、通用和中立等企業已經拿到了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名牌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