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天價收購YouTube幕后
Google的如意算盤是,收購格局完成后,在搜索和網上社區力壓宿敵雅虎;在電子郵件和網上文字處理上超越微軟,甚至以網絡操作系統代替微軟的Windows
在旁人看來,10月10日,谷歌(Google)收購YouTube只是互聯網和華爾街的又一次財富神話,而在Google看來,這次收購YouTube意義非凡,雖然花費了8年來自己的最高一次收購出價——16.5億美元,但卻成功切進了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并一躍成為網絡視頻領域的明星。而Google的股東也滿意這項交易,僅在最近兩個交易日中,Google市值就上升了約40億美元,該金額已經超過收購YouTube所需金額的兩倍多。
YouTube“拍賣會”
YouTube在去年初創時只有25名雇員,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盈利。但這個風靡全美的新貴網站,因其可以使網民彼此分享家庭錄像、業余生活片斷以及電視、電影片斷節選,致使YouTube幾乎已經成為美國一股最新潮的文化現象,網站每天幾乎有高達1億段網絡錄像的點擊率。
最近幾個月,包括微軟、雅虎和新聞集團等在內的媒體巨頭公司都相繼到YouTube位于加州的公司總部商談收購事宜,但最后Google搞定了這個交易。據說,交易起源于上周兩家公司的四位創始人在一家叫Denny's的快餐店的一次午餐,也許YouTube的創業經歷使Google創始人產生了共鳴,從而打下了交易成功的基礎。
此次并購,Google將以股票方式進行,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成,并購之后,YouTube仍將保留其自有品牌,包括合伙創始人查德·赫爾利、史蒂夫·陳在內的67名員工也將全部留在YouTube;而Google旗下視頻網站GoogleVideo也將繼續被保留。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直接把收購的雙方稱為“天生的一對”,“我們可以向用戶、內容所有人和廣告客戶提供強大的媒體娛樂服務。”施密特說。
Google的“陽謀”
Google當然不是因一時沖動就付出天價,它的考慮只有一個,如何在與微軟、雅虎等大網站和媒體集團的斗爭中取得優勢。細數Google最近的收購案,簡直有點“饑不擇食”的味道:以1.0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廣播廣告公司DMarc Broadcasting;收購擁有15項圖片分析和面部識別專利的照片識別公司Neven Vision;收購E-mail軟件公司NeotonicSoftware和網頁開發商Ignite Logic。此外,在過去的16個月中,Google還購買了發行軟件工具開發商PyraLabs以及廣告技術公司AppliedSemantics和Sprinks;收購網絡字處理軟件廠商Writely公司,以便讓人們能夠在互聯網上處理辦公任務。
不過,YouTube在這些收購里仍然是最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個。Google收購YouTube后,將占領近50%的美國網絡視頻市場,與GoogleVideo合并后它們的市場份額將接近60%——一個接近壟斷地位的數字。而網絡視頻市場是未來網絡視頻搜索和視頻廣告的落腳點,是目前幾家媒體和互聯網大鱷們爭相取之而后快的領域。
Google的如意算盤是收購格局完成后,具備“通吃”雅虎、微軟和維亞康姆和新聞集團的能力,在搜索和網上社區力壓宿敵雅虎;在電子郵件和網上文字處理上超越微軟,甚至以網絡操作系統代替微軟的Windows。在未來帶寬足夠時,更可以將新聞集團等電臺和電視節目供應商一舉擊垮。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YouTube是一個被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品牌,與Google竭力想打造的品牌形象相符合。目前,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博客網站Myspace,雅虎收購校友錄網站Facebook,媒體集團收購這些深受好評(雖然不怎么賺錢)的年輕人網站,這些都是出于自己的未來發展和人氣考慮。
中國YouTube們看到希望
國內的視頻共享網站CEO們顯然會為YouTube能賣到天價而興奮,因為這也代表了自己未來的價值。目前,中國國內的視頻共享網站還在只賺點擊率不掙錢的局面里掙扎。
國內視頻網站MySee總裁高燃稱,YouTube賣到16.5億美元的價格雖然看起來比較高,但基本上還是比較合理的,而對于YouTube以及它的風險投資商來說,這樣的一個價格,應該也是非常滿意。不過,視頻共享網站中的“老大”YouTube最終被收購而沒有單獨上市,也給國內追隨者們敲響了警鐘,想去納斯達克并不容易。(記者盧楨)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