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發展新思路
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是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個省市協作共用網試點之一。1998年4月1日正式啟動。下面就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近幾年的工作情況、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等綜述如下。
廣州地區協作共用網的基本情況
服務領域及范圍
協作網剛啟動時,入網儀器為外單位的科研課題,從2000年開始享受服務補貼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除了為科研課題服務外,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的可享受補貼;另外為外省單位承擔國家科研項目服務的也可享受補貼;補貼的辦法是:對這三類單位服務按收費標準的70%收費,由協作網補貼30%。這樣不但擴大了入網儀器享受補貼的面,而且使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成了為全省、全國服務。
解決資金不足的有效措施
1999~2001年由廣東省科技廳把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列為廣東省“百項工程”計劃之一,每年資助經費50萬元。
2002~2003年由廣州原四個出資單位每年共支持資金100萬元。廣東省科技廳50萬元、廣州市科技局20萬元、中科院廣州分院15萬元、廣東省教育廳15萬元。
2004年以后,資金由廣東省科技廳在科技計劃實施中給予考慮。由于采取的措施得體,落實及時,保證了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正常運作。
近年來開展的工作
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開展大型儀器協作共用工作。如入網儀器享受服務補貼的范圍隨著財力的承受能力而調整;協作網每年拿出一定的經費資助入網儀器機組人員參加專業學習與業務培訓,這是全國其它試點單位所沒有的。
通過評先進、發獎金、資助業務學習等措施,充分調動機組人員參與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的積極性,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及互聯網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用戶了解協作共用網情況,從而提高入網儀器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
通過制定《廣州地區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專用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廣州地區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專用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做到入網機組有章可循,協作網有序地運行。
開展專項資金使用申請及審批程序,使有限的資金真正發揮有效作用。規定凡承擔國家、廣東省、廣州市、中科院科研項目的課題組欲優惠(少交分析費)使用網上的儀器,必須預先提出申請,經一定審批程序批準后,協作網發給帶有經費指標的“資金卡”,課題組憑卡到網上使用儀器測試。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憑有效期內的高新企業證書向網辦申請,也可七折優惠使用網上儀器。
2004年,在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條財處領導下,協作網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及廣州科技信息網絡中心等各方力量,積極開展工作,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建設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門戶網站及后臺管理系統已基本完成,充分體現其作為面向全社會開放的非營利性科技服務網的功能。
開發了業務管理信息系統,轉變原來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為計算機信息管理。將原來的大型儀器的入網申請、查詢、使用和管理網絡化,通過網絡管理突破地域上和時間上的限制,在科學儀器的擁有者、使用者和儀器協作網辦公室三者之間建立一個互動平臺,使管理更加規范、科學、高效。
取得的成效
協作網是一個科研條件資源共享平臺,通過補貼這一形式,鼓勵入網儀器機組面向社會開放,促進地區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提高儀器的利用率(開機時數),實現資源共享。
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重點是給那些為承擔科研項目提供服務給予補貼,明確提出“凡承擔國家、廣東省、廣州市科研項目的課題組使用網上儀器可減免30%費用的優惠”。這樣,承擔項目的課題組就不會因缺經費而少做分析測試,從而可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細致,完成得更好。通過協作共用,還保證了項目的研究進程。
各機組充分利用協作網這一平臺的積極宣傳作用,使原來性能先進的許多大型科學儀器因為協作網的對外公開宣傳,為社會各行各業所了解,解決了他們想做測試卻不知去哪里測試的問題,也為機組提供了更多樣品來源,分析服務收入逐年增加。
為外省服務作出了較大貢獻。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不單為廣州地區和廣東省服務,在2000-2002年,先后為13個省市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優惠(7折收費)服務,受到了兄弟省市的一致好評。
分析測試是一項技術服務,各機組在協作網這一平臺中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服務意識普遍增強。
存在的問題
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經過多年運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范圍僅局限于廣州地區,廣東省的深圳、湛江、汕頭等地的大型儀器協作共用工作尚未啟動,還未建立全省的協作共享網絡系統。
共享機制不夠完善。目前廣州地區的儀器是在完全自愿申請入網的基礎上,通過協作網專家組審批入網的,對于那些國家投資購置的雖然利用率并不高、卻不愿意入網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缺乏要求其入網并提供共享服務的政策。
對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缺乏有效激勵機制,對入網機組缺乏有效監督及評估制度。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對在網儀器的運行維護、服務共享狀況進行了鏈評估,但目的僅是為了提高機組的積極性,并未從政府層面去管理。
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尤其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缺乏合理的評價制度,采取與研究人員同一套的職稱評定方式,沒有形成培養高級實驗技術人員的環境,造成優秀實驗技術人員缺乏,有的高價購置的設備不能充分使用其功能、檢測標準滯后、檢測方法相對落后。
下一步工作思路
針對上述協作網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擴大入網儀器范圍及數量。協作網入網儀器機組由廣州地區擴大到全省范圍,由省科技廳牽頭聯絡深圳、汕頭、湛江、佛山等地市科技局共建,建成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因此,在目前運行補貼以基金卡形式實際補給科研項目組、補貼資金數量可調控的情況下,協作網入網儀器可增加類型,數量不設上限,鼓勵全省愿意提供共享服務且性能指標先進的大型科學儀器入網,為社會提供共享服務。
資助廣州地區入網機組開展分析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從專項基金中提取一定經費,設立廣州地區分析測試基金,用于資助入網機組開展分析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項目。每年提取的經費總量由協作網管委會確定項目數根據經費總量確定,動態控制。
建立協作網咨詢專家庫。征集廣東省內在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及分析測試技術方面的專家,建立咨詢專家庫,使協作網成為集聚廣東省科學儀器裝備管理及使用技術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載體。
啟動《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管理機制研究》項目。該項目通過對與大型科學儀器有關的現行政策、管理體制及存在問題的研究,提出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管理機制的解決方案,目標是為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管理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政府有關部門對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進行規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使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管理具有創新的運行機制、先進的管理模式,以逐步建成一個能很好滿足廣東省科技創新需要的高效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享體系和技術支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