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鈦白粉行業分析
從1990年起到現在,十幾年間中國鈦白粉的產量增長了6倍多。近兩年來,我國鈦白粉工業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規模持續提升,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鈦白粉產量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全國鈦白粉產能已突破70萬噸,產能達萬噸級的企業超過20家。中國鈦白粉工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鈦白粉產業屬于典型的壟斷競爭、規模經營的行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鈦白粉業進行大改組,美國氰胺公司、陶氏化學、意大利蒙太迪森、英國帝國化工公司、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等幾家著名公司相繼退出鈦白粉制造業。受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售價低落以及環保投資高昂等因素影響,北美、西歐地區的鈦白粉工業發展放緩。而此時,亞太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鈦白粉產業的需求,各主要廠商在亞太地區投資設廠或增加生產線。中國鈦白粉產業借國外兼并重組的時機,有了一個跳躍式發展,并迅速占領國際市場。由于鈦白粉行業很早進入國際鈦白粉市場的競爭,因此也遭遇了層出不窮的國外反傾銷調查。比如,2004年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對中國鈦白粉反傾銷案的終裁認為:"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二氧化鈦價格低于其正常值,印度工業已經受到實質損害,這種損害是由于從被調查國家傾銷積累造成的。"《十一五規劃》透露由于缺乏自主技術,我國化工行業一直處于重復引進、多頭引進、續代引進、持續引進的狀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以上,遠高于新型工業化國家22%、發達國家5%的水平。由于缺乏自主技術,盡管我國化工產品出口逐年增加,但在國際市場上掌握不了話語權,被反傾銷、被逐出市場的情況屢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