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質量存在五類問題
水表是一種特殊商品,屬于強制檢定管理的計量器具之一,從1999年起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首批重點管理計量器具。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每年都組織民用水表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從近四年來連續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分析看,抽查批次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幅度不大,并且在90%以下。2003年國家監督抽查了全國59家水表生產企業,合格率為84.7%。
抽查反映出產品的主要問題具體在:
(1)標記不符合的現象比較普遍,標記內容中不標注型號、計量等級、制造年月和編號等,型號方面的張冠李戴也經常有,一些廠甚至標注的是已淘汰的型號;
(2)與安裝使用安全有關的性能項目(如壓力試驗、連接附件檢查),有不少企業的產品未達到標準的要求;
(3)產品計量性能總體不錯,但不合格企業中組裝型生產企業的產品較多;
(4)所抽查的水表實際是已改型的產品,一些企業對改型后的水表產品未進行定型鑒定,相關檢驗項目達不到標準要求,如"雙向計量"水表雖然有防止倒裝水表偷水的功能,但其壓力損失和使用壽命性能受到較大影響;
(5)有的不合格企業管理不善,不執行質量管理制度,聲稱按客戶的要求和價格"定做"水表,偷工減料,導致產生不合格品。
總的來說,生產領域抽查的結果要比流通領域要好。在市場抽查中,時常出現以"經濟型水表"面貌出現的劣質水表,其水表的銅罩和連接接管的銅件少得不能再少,機芯材料往往是改苯塑料或ABS回料甚至是廢塑料回料,這種水表安裝使用的安全隱患極大,對水質也會產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