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紡織機械行業仍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國產紡織機械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經濟區域化、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加劇,世界紡織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逐步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集中發展增長潛力大、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的產品。
有專家預測,21世紀的紡織工業中,最有增長潛力的將是紡織機械、針織、產業用紡織品,因此紡織機械是工業發達國家不可放棄的領域之一。加入世貿組織后,關稅平均稅率降低,國外紡織機械憑借其質量和技術的優勢,短期內進入我國市場的數量會增加;長期看,國外紡織機械廠商也會看中我國巨大市場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設立獨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在本土與國內紡機企業競爭,對國內紡機企業形成較大沖擊。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幾個大型紡機廠已在做前期準備。目前國內紡機企業產品開發大多為仿造,很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必須遵守有關知識產權的承諾,勢必加大開發的成本,延長開發的周期。因此,紡織機械工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現有企業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和調整,對傳統產品進行改進提高,建立企業的開發創新機制,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努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形勢嚴峻并不等于沒有機遇。根據紡織工業“十五”規劃,“十五”期間,將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五年,紡織工業將加快傳統技術與設備更新改造的步伐,清梳聯、精梳機、自動絡筒機和細絡聯合機、無梭織機將被廣泛采用,在用設備的在線檢測、在線控制的比重將大大提高。預計清梳聯合生產線將新增750條,氣流紡紗機增加20萬頭,自動絡筒機將新增2000臺,無梭織機需求在10萬臺以上,新型針織機械的需求在5萬臺以上,化纖、無紡布生產仍會有很大發展,紡織機械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