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草業畜牧業機械市場前景廣闊(2)
3、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戰略將推動草業畜牧業加快發展
隨著西部大開發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提出開展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并加大財政轉移支持力度。國家對草原保護建設的資金從過去的每年中央投入1億元,增加到每年中央投入10億元,提高10倍。這些政策的出臺,必將帶動草業畜牧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近幾年沙塵暴頻繁威脅到北京、天津乃至上海、杭州等城市,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專家認為,由于西北及內蒙地區長期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和草場的無序開發,使得草原嚴重“過載”,導致草原出現退化、沙化,而成為沙塵暴的“禍首”。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經率先啟動了“京津周邊地區內蒙古沙源治理工程——牧草種子基地規劃”建設。西起阿拉善,東至呼侖貝爾,貫穿內蒙古全境。僅牧草種子基地建設投資2億元,擬購入機械設備796臺(套),擬建成種子基地16050公頃。由此,可以推斷,全國大規模的人工種草、草原改良等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即將拉開序幕。
4、存在的主要問題
同大農業經濟一樣,畜牧業的高效益,必須源于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方式。草業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技術手段和裝備。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對草原畜牧業的發展未予以高度重視。草原建設、草業產業化投入嚴重不足,也使得為畜牧業生產提供裝備的企業紛紛轉產,造成畜牧機械(主要是牧草機械)行業水平急劇下滑。原來引進、仿制的一些國外先進機型也都中途夭折。結果造成我國畜牧機械產品結構極其不合理,只有割草、摟草機具。草原改良、播種、收貯、成形機具幾乎沒有成熟產品,形成空白。
此外,農村、牧區所有制形式發生變化,由以前的人民公社變為目前的包產到戶形式,使得大馬力拖拉機保有量銳減,取而代之的是小四輪拖拉機,這種動力結構的變化,對高效、先進、適用的牧草機械的開發、研制、生產無疑是雪上加霜。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牧草機械研究、開發、制造領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全行業處于萎縮狀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央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使新型、高效的牧草機械出現了超乎想象的市場需求。許多企業、科研院所,甚至個人紛紛小批量或單臺仿制產品,搶占市場。北京周邊市縣的一些地區,由于人工種草建設起步較早,其所需機具國內廠家無能力提供,形成了外思想內容具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面。全國其他地區也存在類似現象。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我國草業畜牧業已經興起,國內市場對牧草機械大量需求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而以我國目前現有生產廠家狀況來看,就牧草機械生產而言,僅有內蒙古海拉爾牧業機械總廠、新疆牧機廠、甘肅酒泉種子機械廠、內蒙古寶昌牧機廠等為數不多的企業能滿足國內少量需求。如不采取應對措施,國內牧草機械市場很大一塊份額將被國外機具占領。同時,也必將出現一些不具備技術、生產、售后服務等條件的國內企業,在不熟悉市場情況的條件下,以投機的生產、銷售方式進入市場,從而搞亂市場。其結果將給國家、企業、用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二、牧草市場需求現狀
牧草產品在國際、國內均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目前,市場上的牧草產品有草捆、草塊、草餅、草顆粒、草粉等。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主要出口國。
1、國際牧草市場需求情況
日本對牧草產品的需求量較大,1997年進口65萬噸苜蓿干草塊,其中美國提供了70%,加拿大提供了23%;進口干草捆為175萬噸,美國提供了83%,1997年日本進口牧草產品(塊、捆、粒)量為267萬噸。韓國為牧草產品的第二大消費國,1997年牧草進口總量約22萬噸。臺灣是牧草產品太平洋周邊地區的第三大市場。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對牧草產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同時大多數富裕的伊斯蘭國家農業資源貧乏,也是當今世界牧草的主要消費市場之一。
2、國內牧草市場需求情況
我國主要生產的牧草產品為草捆、草塊、草粉和少量的草顆粒。從國內市場來看,對牧草產品需求量較大的主要是配合飼料生產廠家和規模較大的草食牲畜飼養企業。據有關專家分析和國外的生產實踐,在各類畜禽的飼喂標準中,牧草產品在牛羊飼料中可占到60%,豬飼料中可占到10%~15%,雞飼料中占到3%~5%,依據我國1997年配合飼料的產量5500~5800萬噸計算可用于配合飼料的牧草產品潛在市場約650~800萬噸。隨著我國配合飼料產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對牧草產品的需求也將以每年70萬豆子左右的速度增長。據1997年統計,我國共生產草產品210萬噸。其中紫花苜蓿76.9萬噸;羊草107萬噸,沙打旺25萬噸。這些牧草產品主要用于規模較大的奶牛場,特種動物養殖場等,用于配合飼料和出口占的比例很少,因此今后我國配合飼料用草和規模化用草的數量至少在1000萬噸左右。
另外,我國適宜寒冷季度放牧的草地僅占全國放牧草地的24%,同時適于刈割調制干草儲備過冬草地只占全國草地的25%,而且70%以上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濕潤地區,這種地區間和季度性的不平衡以及當前廣大牧區大力推行舍飼、半舍飼的飼養方式,將會推動我國牧草產品的發展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