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投資助推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如果說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做好新形勢下技改工作,深入分析了“應對危機要抓技改”的重要意義,那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6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較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指出的要圍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產業關聯度高、能有效帶動經濟增長的大企業、大集團和龍頭企業,有基礎、有市場目前面臨困難的企業,具有“專、精、特、新”特點的中小企業,給予技術改造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廣泛采用“四新”: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重點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水平和安全生產這五個薄弱環節進行改造,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進一步明確提出,根據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以下六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一是支持鋼鐵、有色金屬、石化、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加快研發共性關鍵技術,調整產品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二是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三是發展新能源汽車,支持節能、環保、安全等關鍵技術開發,發展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總成產品。四是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先進生產線建設、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等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研發生產、計算機研發能力建設和下一代互聯網推廣應用,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五是大力發展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及核電關鍵設備、關鍵組件等。六是支持物流業發展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和城鄉物流配送等工程。
這就使我們對技改投資的認識更加清楚了:技改投資的六個重點,緊密結合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根據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而技改投資的六個重點和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緊密結合,突出表現在:
一是強調技改投資與調整產品結構相結合。結合已經出臺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鋼鐵、有色、石化、輕工、紡織這些行業,調整產品結構都是重點發展的目標。例如,在有色金屬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重點提到了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深加工。據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已經上報了77個投資項目,并列入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附錄項目,涉及銅、鋁、鉛鋅、鎳等基本金屬品種,今年該行業將重點圍繞鋁電解重大節能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高端產品。
二是強調技改投資與加快自主創新相結合。技改投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本報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特別強調抓住“牛鼻子”,強調實現技改投資、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怎樣抓住“牛鼻子”,實現技改投資、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而在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也重點提到了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的問題。據悉,裝備制造業的工業增加值,已占我國GDP的10%左右。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來提高重大裝備自主化,已是行業內的一條成功經驗,上海、沈陽等地對此都有積極嘗試。其中既包括對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項目業主單位給予必要的補助以及政策優惠,也包括鼓勵保險公司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業務。
三是強調技改投資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相結合。例如,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重點提到了今后3年要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汽車企業技術創新、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而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進一步明確發展新能源汽車,支持節能、環保、安全等關鍵技術開發。據悉,新能源汽車研發已經成為全世界汽車企業的潮流。國內的一些汽車公司,已紛紛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研發技術路線,加大了研發費用的投入。
總的來看,技改投資助推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中央以貸款貼息為主的方式,安排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實施后預計可直接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總體進展順利。中央技術改造投資陸續下達到企業,對于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產業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