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的總量為什么難以調控
據悉,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8月份我國的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4931萬噸、5233萬噸、6198萬噸,分別同比增長了22.5%、22%、28.9%……
我國鋼鐵生產再次攀上了一個新高。
相信面對上述數據及背景,業內外皆會關注。由此,人們或也會很自然地再一次提出詰問:我國鋼鐵生產總量的有效調控為何如此之難?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制定一系列有關政策或法規,或許不久即將出臺,其涉及的主要政策范疇包括:在鋼鐵行業兼并重組中將充分考慮被兼并重組企業所在地政府的利益,或擬通過稅費來重新調節兼并重組后的利益分配格局;嚴格核發螺紋鋼、線材生產許可的具體程序及細則;降低落后鋼鐵產能退出壁壘,制定并嘗試實行一種對落后產能退出的“補償機制”;將嚴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之名,逃避國家環保、土地和投資主管部門的監管、審批,自行建設鋼鐵產能項目等等。
控制鋼鐵總量、淘汰落后產能——現在是中國鋼鐵產業必需面對的一個既是“市場問題”而又不能完全靠“市場解決”的一個具有某些“社會屬性”的一個“經濟難題”。
或許,當前中國鋼鐵產業所面臨的這種矛盾,已不僅僅局限于一個產業了,而或已成為現階段下中國經濟乃至世界實體經濟發展所必需面對的一個問題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10日下午在出席第三屆夏季達沃斯年會開幕式和企業家座談會并回答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和企業家提問時說:“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在外需急劇減少的情況下,產能過剩,這給一些企業造成新的困難,這些企業必須加快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只有創新技術,才能在世界上站住腳。”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2009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再次出現過熱的勢頭,據初步統計,今年1至7月,鋼鐵行業累計投資1725億元,其中6月份投資437.5億元,是歷史最大規模,目前在建項目新增粗鋼產能5800萬噸……預計隨著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及需求結構升級,鋼鐵產能過剩的矛盾還將進一步顯現,有可能相當一批企業再次陷入困境。”
如何認識現在中國鋼鐵產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怎樣估計中國鋼材市場可能出現的階段性趨勢?值得業內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