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封鎖技術影響其機床出口
據《環球時報》報道,3月4日,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的4名相關人員,理由是他們私自向中國和韓國出口“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敏感機械。
該新聞一出,各網站紛紛轉載,引起了社會多方關注。
日本出口機床受阻
從日本相關報道獲悉,日本警視廳以觸犯法律為由逮捕了位于廣島縣福山市一家大型機械制造商的4名員工,其中包括該公司的海外營業主任美能圭輔。
據日本警方披露,自2002年以來,這家公司向亞洲、歐洲等數十個國家出口了大約700多臺精密機床。為避開禁止出口精密產品的有關規定,該廠通過造假方式將大部分機械的性能改低然后上報。4名員工被逮捕的直接原因是他們在2004年到2006年期間,在有關出口文件上填寫了偽造的低精度,從而逃避檢查,向中國和韓國出口了16臺自動換刀數控機床。這種機床可進行精確到毫米以下的精密作業,通常被用于制造汽車零件,也可轉用于制造鈾濃縮離心機零件。日本警方懷疑該公司其他治理人員也參與了有關事件,并對該公司社長菅田雅夫的住宅進行了搜查。
據了解,購買這種機械的中國和韓國企業都來自汽車制造業,并非企業。到目前為止尚未確認該公司銷售的機械被用于核武器開發,但是警方認為,不能排除在過去的出口產品中,有的經過其他國家被運到了核開發國家。日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了這一事件,并反復強調這些機床出口到中國和韓國。據了解16臺機床中,10臺出口到中國,6臺出口到韓國。
技術壁壘兩敗俱傷近年來,技術壁壘而引發的案件頻頻出現。
記者采訪了幾家大型機床企業。據反映,他們或多或少都遭遇過類似的情況。一家生產重型機床的企業表示,本來一直從日本進口數控系統,而對方忽然宣告終止合作,這使我們非常被動。還有的企業合同簽訂后,項目已開工,地基也已挖好了,卻遭到對方撤單,更有日本的機床企業將產品已經運到了港口,又不賣了。如此種種,我們又生氣又無奈。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于成廷說:“近幾年國家間‘技術壁壘’愈加森嚴,企業在吸收引進技術時遭遇國外的阻力增多。”
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中、日兩國企業樂意合作,而日本政府從中阻撓。這樣的做法對日本機床工業是毫無好處可言,究竟中國市場乃兵家必爭之地。
于成廷告訴記者,中國是進口日本機床最多的國家,其數量占我國進口機床總量的三分之一。日本機床行業既怕失去這個市場,又不賣高檔的產品,這顯然是矛盾的。
據了解,日本的機床行業一直通過出口彌補內需的下滑。
據日本機床工業會數據顯示,2008年6月機床訂單總額(快報)為1281億日元,比上年同月減少2.7%。日本國內需求連續5個月低于上年,國外需求也出現了5個月來首次低于上年的情況。國內外需求均低于上年水平是6年以來的首次。在北美,面向高級車及皮卡車等的部分汽車加工用機床的出口出現明顯減速趨勢。
而日本機床協會相關人員也表示,日本政府對技術封鎖的做法是不合適的,技術封鎖的同時,也失去了一部分市場,這是兩敗俱傷。
師夷長技以制夷
“技術受到封鎖在國際貿易中時常出現”,機床協會的有關人士還告訴記者,“尤其是日本對機床技術出口限制非常多。”我們能買到的技術大部分都不是核心技術,甚至有些高端產品他們都不賣。
“事情總有兩面性,這對我們也不見得是壞事,他們的封鎖,讓我們更清醒地熟悉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是多么的重要。”于成廷認為,在剛發展的時候采取了引進、跟隨的策略,這無可厚非,但是要害的技術是學不來的,還應該依靠自己。這是機床行業乃至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要害點。
日本機床業起步時,基礎薄弱幾乎為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大量引進先進技術設備,購買歐美先進機床進行解剖分析。從早期的近乎模擬拷貝,到后來的完全創新,逐步前進,獲得了質的飛躍。
而使日本快速成為世界機床大國的經驗還不僅僅于此。日本機床行業上世紀80年代主要從事機床超高精度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來,則進行了數控技術、信息技術和3C技術的深入研究。隨著這些研究成果的產生,開發出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先進機床。進入21世紀,在工業安全衛生和綠色工業成為全世界共同要求的形勢下,日本機床業又把干切和切屑處理作為研究的重點,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有時候對手就是朋友,日本機床行業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東西,創新便是他們最大的優點。”一位接受采訪的機床專家表示。
接受采訪的人都表達了同樣的一個觀點:我國的機床工業,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