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設備的現代管理
管理是一門科學。整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諸方面都要進行管理。由于管理在工廠企業比其他人類活動環境中發展得較為充分、完善和系統。所以人們首先注意和重視的是企業管理,而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對生產設備的管理。管理隨著人類共同勞動而生產和發展到今天,已從傳統管理、科學管理進入到現代管理時代,因而,企業生產設備的管理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下面結合本企業引進現代印刷設備的管理實際和本人多年來的工作實踐淺談一下關于設備現代管理的幾點體會:
一、設備的現代管理必須立足于提升企業的現代化水平和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生產設備是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和主要資產之一。它既是企業進行生產的物質基礎和技術裝備,又是衡量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基本標志,同時也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和創造國家財富的重要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的現代化、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今天。企業的生產設備已向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因而,對設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實施現代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信息瞬變的資訊時代。
設備既然是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基本標志,又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實施企業生產設備的現代管理中,必須立足于提升企業的現代化水平和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這是因為當今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市場需求急劇變化。企業的生存只有依靠提升現代化水平,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生產出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去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并且不斷做大做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然而企業要真正適應和激烈競爭的情勢,謀求更新更大的發展,除改革現有的企業管理體制和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外,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必須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提升技術設備的現代化檔次,堅持做到高起點、高投入、高品質的技術發展戰略。這是因為,設備是人通過技術手段制造出來的,也是用作物質生產的。先進的設備是當今高科技的結晶,它薈萃了人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折射出時代科技的精華。生產或購置一臺(套)先進的設備無疑是提升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促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對建設現代企業的必然要求。
在這方面,我們廣州日報社在設備的更新改造中,尤其是引進國外的先進印刷設備中得到了引證。1996年,我社成為全國第一家服了業集團后,為謀求新的發展,投資10多億元,一方面建造新的印務中心,另一方面于1998年和2001年分兩期共引進了德國曼羅蘭公司印刷生產線四條和瑞士維發公司印刷生產線兩條,同時相繼于當年11月和12月正式安裝調試完畢并順利投產。這些設備均代表了當今世界20世紀末的最高和21世紀的最新印刷技術裝備。引進投產后,不但使我社的印刷場地從過去只有2千多平方米的車間和較為簡易落后的生產設備,成為現在有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印務中心,還有六條具有世界一流技術,在全國乃至東南亞最大、最先進的印刷生產線。技術裝備的改進,帶來了企業規模的變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現我社已是擁有10個出版社,3家雜志和多種報紙的企業集團,報刊發行量迅猛發展,尤其廣州日報日均發行量在160多萬份以上,而設備的印報能力則從引進前的48萬對張 / 小時,提高到470萬對開張 / 小時,銷路遍及全國大多數省市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效率的提高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現我社已成為廣州市納稅大戶之一,同時,在我國新聞界又是極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之一。它的發展和成果不但得到上級領導的贊賞,而且深受國內外同行的驚嘆。事實充分印證了設備技術裝備現代化在提升企業現代化程度和發展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
二、設備的現代管理必須堅持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實施規范的管理模式。
現代管理是從傳統管理、科學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既吸收了現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新成就,還綜合運用了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及計算機技術于管理之中。這需要我們務求從思想觀念管理模式來一個飛躍和變革。
設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作為一種技術裝備是通過人們去設計制造和供人們操作和控制。這里既有技術上的,經濟上的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在其各種不同的運動形態中,如何體現現代管理的精髓,實現現代管理的目標,達到相應的管理效果。本人認為,首先要明確一個關鍵的問題:現代管理的根本宗旨和靈魂是在于“管理”,而管理理念的升華比技術性的經濟性的管理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歸根結底那就是必須明確樹立“管理就是競爭,管理比技術更重要”的意識和觀念。
因為管理是組織中協調各分系統的活動,并使之與環境相適應的主要力量。美國管理學者德魯克( Peter 、F 、Drucker )在他的代表作《管理實踐》一書中寫道:“管理,主要負責使資源具有生產效率,即負責取得有組織的經濟進步的社會機體,反映出時代的基本精神。管理實際上是不可缺少的 …… ”作為企業管理更是通過對企業所從事的各項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從而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增加生產,滿足社會需求,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在實施對企業的管理中,由于技術裝備是一種資源,是物資的東西,如果只有先進的技術和裝備,而沒有卓越的管理,那也無濟于事。綜觀我國以往不少大中型企業之所以缺乏活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關鍵的問題就是管理水平低下,與大生產不合拍,而在我國小生產者遍及的汪洋大海,這種管理紊亂的狀況更是比比皆是,司空見慣。要改變這種狀況,除切實加快設備的更新改造,致力引進新的技術外,確立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實施嚴密規范的管理模式更為重要。
在這方面,廣州日報社也是深有體會的。早在引進新設備前,由于受傳統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的制約,不但企業管理滯后,生產效率較低,質量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并且企業的知名度也不高。自引進世界一流的設備技術后,更新了管理理念,從而不但使員工的思想觀念來了一個徹底的轉變,而且使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現在,報社為適應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已從管理體制上來了一個大變革。首先建立了企業集團的領導體制和先進、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從一個原來靠吃“皇糧”的事業單位向自主經營邁進,繼而在管理制度、生產經營方式、勞動用工、獎勵分配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使企業真正步入現代管理時代。
隨著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全面實施,報社對引進的印刷設備管理也較之前嚴謹、規范,充分體現了現代管理的理念。目前,報社組建的印務中心,設有行政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后勤服務等多個部門和車間班組,為切實加強對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保養,還專設了技術部,招聘了多名具有大學本科、專科以上學歷的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全面負責對設備使用的監控、調試、維護和保養,而且相應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每周一次技術會議,對設備的使用狀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定期舉行印刷技術和設備操作技術的講座;在日常工作中,則嚴格制訂了各類人員的崗位標準和獎勵標準,并根據設備的使用手冊,嚴守操作規程,進行維護和保養,還視情況隨時增添保養項目;同時引入 SAP 系統對生產成本進行控制管理:編制并建立了備件使用儲備信息程序等,真正從現代管理上確保了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了生產的需求。 上述情況表明,對于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來說,管理比技術更重要,現代企業的競爭,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管理上的競爭,而管理理念的更新遠比技術更新更為重要。
三、設備的現代管理必須善于任用和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大力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現代管理區別于傳統管理和科學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應用科學的方法論解決管理工作中人的問題,其中除吸收和運用現代科技新成就,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管理,注重經營戰略和決策的研究之外,還在于現代管理必須研究人類行為,采取措施以協調組織目的和本人目標,激發人的內在動力,并重視各級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工作技能,重視人力資源的開展等。
設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就是為企業提供優良而又經濟的技術裝備,使企業的生產活動建立在最佳的物資技術基礎上,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力求企業增加產量,確保質量,發展品種,降低成本,從而使企業獲得最高的綜合經濟效益。因而,就決定了企業設備管理的內容的多樣性和科學性。要實施企業的現代管理,對設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從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到管理人才都必須適應現代管理的目標,尤其在管理人才的任用和培養上更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不拘一格,大膽提拔和任用優秀的管理人才,既防止人才的“高消費”,又要注意吸納和儲備高素質人才,以適應企業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手段,借以提升企業現代化水平和人才的檔次,積蓄企業發展后勁,以利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因為當今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現代先進的設備和管理,沒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管理也難于施行和達到預期效果。因而,吸納使用和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人才至關重要。在首屆中國企業家人力資本論壇上,不少企業家感慨地指出:現在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資源問題,而不是企業生存問題,中外企業最大的差距就是無形資本——人才的差距。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明海更尖銳地指明:隨著技術為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必須依靠知識和知識型人才,從而轉向對人才的開發和爭奪,以創造未來現金流量和企業市場價值來確保競爭優勢。在這種發展趨勢下,人才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大大提高;美的集團也認為:人才資本被看作是與貨幣資本并列的重要資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該集團不斷引進國外資源管理和技術專家,海外歸國人員,還選派骨干人員出國深造,加速氣概。這些極具科學權威的論斷和實踐做法,以及堅持高起點、高投入、高品質的人才和技術發展戰略,充分凸現了當今人才在現代管理和技術發展中重要性和經濟價值。
廣州日報社正是適應了這一發展,抓住了這個目標,施行了在吸納任用和培養造就人才的創造性實踐。報社近些年來,除大量吸納國內知名高校的畢業生,不斷充實采訪編輯,信息技術,企業管理,印刷技術,機電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外,還率先在全國新聞界建立了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時,在引進設備的過程中,邀請外國專家現場指導對印刷設備進行安裝調試,不斷選派技術骨干到國外學習培訓,經常開展各類技術講座等。尤其在直接管理印刷設備的印務中心,也充分體現了對人才的重用。目前該中心有大專、本科、研究生等高學歷人員 60 多名,安排在各類關鍵崗位上,起著頂梁柱的作用。他們以自已豐富的學識和不懈的實踐,排解管理及技術洋設備的使用操作、監控調試,故障排除以及日常保養。確保了生產的正常進行和產品的質量,而且發揮聰明才智,與有關企業合作共同攻克了引進設備只能用進口紙張的關鍵技術。破譯了不少零件的技術資料,并且在部分機件采用了進口替代品。這些都充分印證了人才在生產實踐和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充分尊重人才,正確使用人才的同時,報社還注意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如在購房、買車等方面均給予工程技術人員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政治上關心鼓勵他們爭取進步,并通過開展各項企業文業、旅游和康體活動等,既陶冶身心,又增強他們對企業的凝聚力,借此精心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經激勵和推動大家全力為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繼續把企業做大做強,向更高更新的目標邁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