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在科學與理性中調整步伐
充足的訂單、火爆的市場、沸騰的生產車間、亮眼的統計數字……機械工業走過了高速發展的2002年和2003年。作為裝備部門,機械工業與國家重點工程開工的多少、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速度的快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國家新一輪宏觀調控中,機械工業會有怎樣的變數?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
《中國工業報》:國家收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會不會對機械工業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帶來沖擊性的影響?
蔡惟慈:我一直認為,我國機械工業目前處于建國以來最好的發展階段。首先,黨中央、國務院對裝備工作高度重視。第二,我國經濟進入到重化工業發展階段,對裝備的需求十分強勁。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機械工業有了比較優勢的舞臺,機電產品出口的增長遠遠超過了發展的增長。同時,市場化趨向使機械工業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非公企業的主導地位,使行業內在活力大大增強。因此,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會因為宏觀調控而變化。
《中國工業報》:機械工業這兩年的高速發展令人振奮,但您卻在不同場合多次說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冷靜”這類的話,感覺您對這個“高速度”是有隱憂的,這個隱憂來自哪里?
蔡惟慈:對于機械工業連續兩年20%~30%的增長速度,我心中的感覺是三個字“不踏實”。為什么不踏實?
第一,超高速的發展使許多結構性的矛盾被掩蓋、被忽略。目前,機械工業無論在產品結構還是企業組織結構、技術開發、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國企改革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被高需求、高速度淹沒了,這是危險的。
第二,既是在任務充足的情況下,仍然暴露出我國機械行業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薄弱的問題。機械工業近幾年進出口逆差不斷上升,這說明我國使用的高精尖設備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這種狀況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了威脅。
第三,能源、原材料的瓶頸制約越來越明顯。這兩年發電設備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發電設備企業卻反映,現在是活干多了,利潤反倒少了,為什么?主要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有些行業恐怕將面臨全面虧損。
第四,某些產品的超高速發展,帶有一定的透支未來需求的性質。據了解,現在幾家大發電設備企業手中的訂單加起來已有2億千瓦。我個人認為,這個天文數字是提前消耗了未來的需求。
鑒于以上原因,我認為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對于高速發展的機械工業說是有利的。它使我們冷靜下來,清醒地思考一下,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地發展?怎樣提高發展質量,保持比較長久的活力。
《中國工業報》:無論是清理整頓開發區、控制信貸過快增長,還是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等行業的盲目投資,都會對機械工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機械行業的狀況如何?
蔡惟慈: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機械工業不同行業面臨的局面不盡相同。一類是以農業機械、環保機械為代表的行業,在國家宏觀的作用下得以加速發展。此次國家宏觀調控,是通過抑制投資過熱的行業,使資金更多地向三農、環保、東北老工業基地傾斜。這對于農機等行業絕對是利好消息。從統計數據看,今年1~4月大中型拖拉機生產同比增長了84.6%。
另一類以發電設備為代表的行業,在目前旺盛的供求關系推動下,生產經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問題可能在以后新增訂單會有所減少。
第三類是重型礦山機械、工程機械等行業,比較快、比較直接地受到了宏觀調控的影響。比如一些重型礦山機械企業以及相關企業,就因鐵本事件而被取消訂貨合同4億多元。另外,工程機械今年1~4月雖仍是高速增長,但企業反映新增合同驟減,而且主機訂貨不多,主要是配件的訂貨合同。裝載機行業從今年4月份開始產銷量增長幅度明顯回落。
第四類是服務于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機床、基礎件行業,宏觀調控使一些行業生產減速,另一些行業生產提速,此消彼長,因此這類行業受到的影響不大。
《中國工業報》:您對今年機械工業的發展前景怎么看?
蔡惟慈:我對今年機械工業的走勢是樂觀的。今年仍然是機械工業豐收年,全年的產值、銷售、利潤和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預計會增長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