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上漲引發裝載機漲價成無奈之舉
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到底給機械工業帶來了多大的影響?目前尚沒有詳細的數字,但
是從一些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2003年很多企業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利潤并沒有達到同
步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一些專家反映,由于鋼材、水電等原材料價
格的影響,行業盈利普遍下降,有些企業已經沒有利潤,本來利潤就不高的產業面臨虧損。有
人預測,以目前裝載機銷路較好的50機型、30機型分析、進入1月份以來仍然保持熱銷,行業
龍頭再次創出歷史新高,但是受原材料漲價影響也越發顯著,估計以年初價格維持,到一季度
結束,這一行業將整體出現虧損。根據測算,2003年裝載機各主要機型平均成本上升了1萬
元,2004年以來,50機、30機等上游產業采購價格分別上漲3000元到8000元不等。
鑒于此,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等量大面廣的工程機械主要產品價格需要合理調整已成
為業內企業的共識,特別是目前這種低利潤、甚至無利潤的狀況繼續下去,勢必影響整個行業
的長期健康發展。不僅主機廠面臨虧損,很多零部件配套企業早已感同身受,苦不堪言。動力
配套企業普遍反應,工程機械市場看著紅火,其實利潤不高,生意很難做。
理性、規范地對待產品價格問題,已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問題,而成為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的必要對策。
價格的重要性,對企業來說,可謂勝敗存亡的關鍵。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價格的高低取
決于市場供需狀況,所以有人說,在裝載機等產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價格很難上揚。但是,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另一點,產品或行業的合理利潤也存在于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中,而且任何
產品的價格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價格戰略等原因,裝載機的價格長期低位徘徊,存在著
合理恢復上漲的理由。只有行業的所有相關企業達成共識,結成價格同盟,才有希望渡過這一
難關,保持行業良性發展。這正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近日準備召集價格協調會議所要達到
的目標,也是業內不少企業所企盼的。
鋼材等價格難以回落影響裝載機等工程機械產品價格的主要原因在于鋼材、水電等原材料
價格的大幅上揚。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與這些上游產業交涉降低原料成本,或者咬緊牙關挺
過這段時期呢,通過分析表明,答案可能不容樂觀。對于鋼鐵行業來說,2003年的世界鋼鐵業
是“中國年”,中國鋼鐵企業在國家重點項目投資拉動下,實現鋼鐵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是
全球總量五分之一,在中國鋼鐵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多數專家認為鋼鐵產能已經接近
或達到飽和。面對國內生產企業的現狀,可能很多企業已經想到過要從國際市場來協調進口,
以彌補目前國內市場的短缺狀況,但事實是國際市場需求也在增加。2003年一季度全球鋼材消
費量20124萬噸,同比增長7%,其中:北美增長6%,歐盟增長2.7%,亞洲增長16.6%,日本增長
6.7%,歐盟增長2.7%,亞洲增長16.6%,日本增長 6.7%,韓國增長3.6%,臺灣地區增長
13.6%,中國鋼材需求達到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而2004年將占到全球三分之一左右。
鋼鐵行業的專家意見,按目前的情況,國內鋼材消耗5年左右可見頂,至少2006年以前是
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但總量約在2.5億噸是其最佳狀況。也有的預測鋼材飽和點為2
億噸左右,“十五”末期將回落到1.8 億噸。
另有觀點認為,現階段應將普材猛增的勢頭壓下來,總量控制在1.8 億噸左右,把投資轉
向板管類高附加值鋼材等短缺品種上,把板管材搞上去。他們同時認為,鋼鐵市場供求關系是
基本平衡的,總體上不存在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的問題。主要是冷軋薄板、冷軋硅鋼片等個別
品種偏緊,需要一定的進口補充,大多數鋼材品種是能夠滿足供應的,不主張再上新的鋼鐵生
產項目。
總之,由于受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影響較大,另外在自身發展中環保
要求較高,特別是普通鋼材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是城市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專家
普遍認為在國內現有條件下不宜繼續加大鋼鐵行業的投資,也就是說,鋼鐵產能短時期內不會
有大的增加,而且由于長期以來處于低谷,鋼鐵行業效益不佳,一致認為目前僅僅是恢復性上
漲,同時,受水、電、煤等漲價影響,生產材料價格上漲成為必然,所以,鋼材價格預計在近
兩年內不可能有較大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