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
從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各類農機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和中國農機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來看,中國農機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還很弱;但貿易逆差在減少,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排灌機械及其零件、農產品加工機械及其零件、耕播整地機械及零件、拖拉機、內燃機及其零件具有較強的出口優(yōu)勢。而提高比較優(yōu)勢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國際市場占有率低
世界農機出口市場集中度很高,出口前7位國家占世界農機出口市場比例高達70%以上。中國占世界農機出口的比重僅是美國、德國、日本等農機生產大國的1/30~1/10,這與中國外貿出口總額在世界排名第五的地位不相適應。2002年,中國農機出口占世界農機出口市場份額為1.53%。
從國際市場占有率來看,中國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還很弱,處于競爭劣勢地位。但中國農機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說明中國農機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東盟市場和美國市場。
提高比較優(yōu)勢是有效途徑
從世界農機出口前7位國家1992~2002年農機產品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來看,日本農機產品的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最強,競爭優(yōu)勢指數一直大于1,其次是意大利;競爭優(yōu)勢指數最小的國家是加拿大,11年間一直小于0。具體排序是日本、意大利、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和加拿大。
對各農機出口大國的農機產品比較優(yōu)勢分析發(fā)現,除加拿大外,其他6國的農機產品均具有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這啟示我們,提高中國農機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是當前增強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中國各類農機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均小于1,但從變化趨勢上看,排灌機械及其零件、畜牧機械及其零件呈上升趨勢,拖拉機呈下降趨勢。 各類農機產品中,排灌機械及其零件、農產品加工機械及其零件、耕播整地機械及零件、拖拉機、內燃機及其零件相對出口優(yōu)勢指數均長期大于1,相對于其他農機產品具有較強的出口優(yōu)勢。相對出口優(yōu)勢指數上升的農機產品是排灌機械、畜牧機械、植保機械和收獲機械及其零件。相對出口優(yōu)勢指數下降的農機產品是內燃機及其零件、拖拉機和農用運輸機械,其中內燃機及其零件和拖拉機的相對出口優(yōu)勢指數分別于2002年和1999年下降到1以下。相對出口優(yōu)勢由大到小為:排灌機械及其零件,耕播整地機械及其零件,農產品加工機械及其零件,拖拉機、內燃機及其零件,植保機械及其零件,收獲機械及其零件,畜牧機械及其零件,農用運輸機械。
國際競爭力在提高
分析近幾年中國農機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變動情況發(fā)現,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這說明中國農機產品的貿易逆差在減少,國際競爭力在提高。而農機出口大國1992年到2002年農機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農機產業(yè)開始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而且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這些國家轉向生產和出口高技術含量的農機產品,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大量進口導致貿易競爭力指數的降低;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科技進步以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崛起,農機國際市場競爭加劇。
對中國主要出口農機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發(fā)現:手扶拖拉機、耕播整地機械零件和收割機零件3類農機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農用泵零件是第二大類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內燃機及內燃機零件貿易具有中性的國際競爭力;農用泵雖然是第一大出口產品,但國際競爭力還比較弱,也正在不斷提高。
鏈接
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指的是一國農機產品相對于國際市場同類產品或競爭型產品在開發(fā)設計、生產、營銷方面表現出來的滿足消費者需求、開拓和占領國際市場、獲取利潤的能力。影響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產品價格與成本、產品質量、技術、企業(yè)經營管理、環(huán)境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