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個月國內車用發動機產銷達320萬臺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的最新統計,納入統計范圍的52家國內汽車發動機企業,今年前五個月累計生產發動機329.14萬臺,累計銷售發動機323.99萬臺,預計全年有望站上產銷700萬臺的臺階。
與前五個月整車市場的平穩走勢相符,今年1~5月汽車發動機也取得了21.19%和19.89%的同比累計產、銷增幅。由于整車銷售于三四月份出現小高潮,盡管車用發動機5月當月的產、銷增幅環比分別下降9.62%和8.74%,但比起整車市場分別下降12.88%和11.76%的環比降幅,彰顯出發動機市場具有波幅較小的相對平穩特征。
總計52家車用發動機企業中,廣西玉柴、柳州五菱、長安集團、一汽-大眾、奇瑞汽車、上海大眾、廣汽豐田發動機、一汽集團、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北京現代、東風本田發動機、上海通用、昆明云內和神龍汽車,位居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位,這一名單與一季度結束時的企業名單完全一樣,只是次序上略有變化。以前五個月累計產量的月平均數來看,平均月產超過3萬臺的企業有5家,平均月產達2萬臺以上的企業已達14家,平均月產在1萬臺以上的企業則有23家。
總生產量排序前5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0.95%,比今年一季度末時下降0.41個百分點;排序前12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8.31%,比今年一季度末時下降0.67個百分點。平均月產1萬臺以上和接近這一水平企業的增多,造成了生產集中度的越發分散。
若以“萬千瓦”為單位計量的前五個月發動機生產總量,則增幅更達到了32.41%,比以“臺”數為計量單位的增幅21.19%高出11.22個百分點。這一點可以從高出市場平均增幅較多的重型貨車(42.67%)和乘用車中3.0~4.0升排量車型(213.11%)、2.0~2.5升排量車型(72.96%)、1.6~2.0升排量車型(54.70%)的累計同比高增幅判斷出市場總體功率的升幅應該高于臺數的升幅,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市場中用于運輸和建設的車輛功率水平在升級;二是隨著家庭用車的普及和能源價格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場中選擇的主流乘用車功率水平也是往上走的,顯示出目前家庭購車者更加注重車輛的檔次和舒適性指標。換句話說,即大多數新購車者是以提高車輛購置和使用中的非燃油成分的比重,以“水漲船高”式的方式抵消燃油價格的上漲,或者干脆說大家對目前的燃油價格水平并不敏感。
按燃料類型劃分,柴油機產銷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前五個月分別完成90.87萬臺和88.61萬臺的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6.55%和25.67%。
從柴油機企業的表現看,2007年前五個月統計在內的25家柴油機企業中,平均月產量達到1萬臺的企業有6家,與一季度時水平相持。廣西玉柴、一汽集團、昆明云內、濰柴、東風朝柴、東風汽車股份和江西江鈴位居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7位。其中,排序前5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69.03%,比今年一季度時下降1.10個百分點;排序前7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80.09%,比今年一季度時下降0.55個百分點;若再加上中國重汽集團和揚柴,則排序前9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89.17%,比今年一季度時下降0.13個百分點,這9家企業的數據已經基本上覆蓋并反映了整個柴油機行業的概況。值得注意的是,廣西玉柴以23.32萬臺高出第二名10萬臺以上的累計生產量而獨居榜首,其一家企業的生產量即占柴油機總產量的25.67%(超過總量的四分之一),中國柴油機巨頭企業的雛形已具。
生產量較大(平均月產超過1000臺)的柴油機企業中,以累計生產量同比增幅計算,表現較突出的企業有濰柴(118.47%)、中國重汽集團(66.45%)、山東萊動(42.27%)、一汽-大眾(42.06%)、一汽集團(35.62%)、東風汽車股份(34.68%)和廣西玉柴(32.06%);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企業是上柴(-15.86%)和東風朝柴(-5.53%)。
汽油機方面,2007年前五個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38.18萬臺和235.28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9.28%和17.84%。平均月產量達3萬臺的企業已有4家,平均月產量超過2萬臺的企業有11家,而平均月產量在1萬臺以上的企業則有17家。在統計的36家汽油機企業中,柳州五菱、長安集團、一汽-大眾、奇瑞汽車、上海大眾、廣汽豐田發動機、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北京現代、東風本田發動機、上海通用、神龍汽車、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東風日產乘用車和沈陽航天三菱居于生產量排序的前15位。其中,前5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8.71%,比今年一季度時上升0.41個百分點;前9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9.90%,比今年一季度時下降0.22個百分點。說明平均月產量在3萬臺量級的企業市場擴容量較大,而平均月產量在2萬臺量級的企業的市場擴容量幅度略小。
生產量較大(平均月產超過5000臺)的汽油機企業中,以累計生產量同比增幅計算,表現較突出的企業有一汽轎車(163.06%)、廣汽豐田發動機(159.25%)、東風日產乘用車(100.88%)、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99.52%)、奇瑞汽車(53.53%)和一汽-大眾(47.82%);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企業是天津一汽夏利(-28.41%)、重慶長安鈴木(-21.33%)、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11.27%)和北京現代(-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