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模具發展重點
模具技術集合了機械、電子、化學、光學、材料、計算機、精密監測和信息網絡等諸多學科,是一個綜合性多學科的系統工程。模具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是模具產品向著更大型、更精密、更復雜及更經濟的方向發展,模具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斷縮短,模具生產朝著信息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模具企業向著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批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十一五”期間模具產品發展重點:
汽車覆蓋件模具
沖壓模具占模具總量的40%以上。汽車覆蓋件模具主要為汽車配套,也包括為農用車、工程機械和農機配套的覆蓋件模具,它在沖壓模具中很具代表性;模具大都是大中型,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尤其是為轎車配套的覆蓋件模具,要求更高,它可以代表沖壓模具的水平。此類模具中國已有一定技術基礎,為中檔轎車配套,但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目前滿足率只有一半左右。中高檔轎車覆蓋模具主要依靠進口,每年花費幾億美元。今后,中高檔轎車所需覆蓋件模具是重中之重,爭取到2010年時中高檔轎車及以下水平的汽車覆蓋模具可以完全自配。
精密沖壓模具
多工位級進模和精沖模代表了沖壓模具的發展方向,其精度要求和壽命要求極高,主要為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儀器儀表、電機電器等配套。這兩種模具,國內已有相當基礎,并引進了國外技術設備,個別企業生產的產品已達到世界水平,但大部分企業仍有較大差距,總量也供不應求,進口較多。對于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配套、為引線腳100以上及間隙0.2mm以下的框架配套、為精度5μm以上的精密微型連接件配套、為Φ1.6mm以下的微型馬達鐵芯配套及為顯像管和電子槍等配套的精密模具是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汽車覆蓋件及其他大中型沖壓件配套的大型多工位級進模也應重點發展。
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模具總量近40%,而這個比例仍不斷上升。塑料模具中為汽車和家電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為集成電路配套的精密塑料模具,為電子信息產業和機械及包裝配套的多層、多腔、多材質、多色精密注塑模,為新型建材及節水農業配套的塑料異型材擠出模及管路和噴頭模具等,目前雖然已有相當技術基礎并正在快速發展,但技術水平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總量也供不應求,每年進口達幾億美元,因此“十一五”期間應重點發展。
主要模具標準件
現時,國內已有較大產量的模具標準件,主要是模架、導向件、推桿推管、彈性元件等,但質量較差、品種規格較少。這些產品不但國內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應繼續大力發展。氮氣缸和熱流道元件國內至今仍缺乏像樣的專業廠生產,主要依靠進口,應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水平,形成標準,并組織規模化生產。
其他高技術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總量近8%的壓鑄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壓鑄模技術含量高、難度大。鎂合金壓鑄模和真空壓鑄成形模雖然剛起步,但發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線橡膠輪胎模具也是發展方向,其中活絡模技術難度最大。與快速成型技術相結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術及相應的快速經濟模具有理想的發展前景。這些高技術含量的模具在“十一五”期間也應重點發展。
技術發展重點及戰略
高新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為保證屬高新技術產業的模具工業快速發展,模具行業中許多共性技術也必須更上一層樓,應不斷開發和推廣應用,并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它們主要是:
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中國國情,具有較高水平的模具設計、加工及模具企業管理的軟件,不斷提高軟件的智能化、集成化程度。
推廣應用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并研制相應設備。
高速高精加工包括切削加工和電加工及復合加工等。在未來15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機床行業應向模具行業逐步提供適合于模具高速高精加工的相應設備,如有可能,建議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精度能達到0.0001mm的高精度模具制造設備。
快速原型和快速經濟模具制造新技術的進一步開發、提高和應用。
大力發展和推廣信息化、數字化技術。例如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技術的研發及推廣應用;包括大型級進模、高精密、高復雜性、高技術含量的先進模具三維設計和制造技術的研發;包括沖壓工藝設計系統、模具型面設計系統、成形分析系統、模具結構設計系統、模具CAM系統和沖壓專家諮詢系統的車身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系統的研發;模具的集成、柔性及自動加工技術和網絡及虛擬技術等。
模具制造新工藝、新技術。模具制造的節能、節材技術,模具熱處理、表面光整加工和表面處理新技術等。高性能模具材料的研制、系列化及其正確選用。
中國模具產業除了要繼續提高生產能力,今后更要著重于行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發展水平的提高。結構調整方面,主要是企業結構向專業化調整,產品結構向著中高檔模具發展,向進出口結構的改進,中高檔汽車覆蓋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結構改進、多功能復合模具和復合加工及激光技術在模具設計制造上的應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拋光技術、信息化方向發展。
【發表評論】【打印此文】【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