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對待滬銅飆升行情
供需失衡、 地緣沖突利多有限
最近兩日,滬銅價格探底后快速反抽,主力合約最大反彈幅度接近4%。但筆者認為,從目前基本面來看,滬銅長期供需失衡的可能仍然很大,在經過短期反彈之后,滬銅依舊存在巨大的下行空間。
最近兩日,滬銅價格探底后快速反抽,主力合約最大反彈幅度接近4%。但筆者認為,從目前基本面來看,滬銅長期供需失衡的可能仍然很大,在經過短期反彈之后,滬銅依舊存在巨大的下行空間。
銅市利好發酵時間難持久
銅價反彈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地緣政治風險、美元指數回落、期貨市場超跌。
首先,俄土沖突令中東局勢再度緊張,供給縮減預期以及市場避險情緒刺激原油、貴金屬、有色金屬集體大幅反彈。但對于銅而言,在當前市場供給仍舊寬松、庫存穩定、采購流通便利的情況下,地緣沖突炒作題材熱度難以持續。
其次,美元指數短期表現疲軟,但長期牛市基礎仍然存在。11月23日美元指數突破100大關,大宗商品集體暴跌,而如今美元指數走低,銅價反彈,邏輯是合理的。
但必須指出的是,美聯儲在12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大。無論是此前公布的10月FOMC會議紀要中“絕大多數委員認為12月加息可能是合適的”的表述,還是美國6個月到10年的國債收益率均飆升至年內高點,都暗示未來美聯儲加息可能性上升,以及強勢美元的前景。倘若美元盤整一段時間后再度突破100大關,并繼續上行,則將對整個銅產業鏈產生重擊。
最后,滬銅技術指標出現超賣,月線和周線表現尤其明顯。然而,同樣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滬銅已經有效跌破37000元/噸的重要關口,也就是說,除非基本面出現重大改變,否則,滬銅反彈高度有限,預計不會超過36000元/噸。
供給持續寬松,庫存維持高位
全球精煉銅庫存出現走低的情況,截至11月24日,LME銅庫存僅為25萬噸。但國內截然相反,截至11月20日,上期所陰極銅庫存高達19.93萬噸,創出過去兩年半以來的最高紀錄。從產量來看,10月精煉銅產量為69萬噸,同比小幅增加0.6%,但考慮到11、12月精銅產量通常處于年內較高水平,因此未來供給壓力仍然較大。同時,10月進口精煉銅達到34.3萬噸,這意味著10月精煉銅總供給已經創出2015年以來的新高。考慮到疲軟的房地產和制造業需求,當前的供需格局很難令人對未來走勢持樂觀態度。
此外,由于銅礦開采技術彈性和資本彈性都較低,預計2016年精銅原料供給很可能繼續過剩。國外礦山巨頭,如嘉能可、必和必拓和英美資源集團股票已經徹底淪為熊股,這暗示未來陰霾可能將繼續籠罩金屬行業。
綜上所述,滬銅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在基本面和技術面出現一些利好因素時會表現得較為強勢,但這并不能使其脫離長期下跌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