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產品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
“十五”期間,我國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規劃目標已經確定――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的轉化率將達到70%,我國重要行業工業產品采標率達到80%。此舉將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從近日召開的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上獲悉,到2001年底,我國已經批準發布的19744項國家標準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有8621項,采標率為43.7%。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現有標準16745項,已轉化為我國國家標準的有6300項,轉化率為38%。顯然,我國的標準化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標準水平的高低,是決定產品質量水平的基礎,沒有高水平的標準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產品。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說,提高標準水平,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迫在眉睫。我們只有通過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使產品質量達到和超過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水平,才能有效地消除國外貿易技術壁壘。
據悉,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計委、經貿委、科技部、國家標準委員會等7部委近日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采用國際標準的若干意見》,要求在制定行業和地方的發展規劃時,在確定重大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技術改造、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時,在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和政府采購、辦理出口檢驗和通關手續時,確定名牌產品以及審定免檢、免驗產品時,實行采標產品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