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上海垃圾焚燒能力將提升45%。
在11月13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局長陸月星表示,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上海將完成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建設(6000噸/日),全市垃圾焚燒設計能力達到19300噸/日。
陸月星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海圍繞“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要求,加強基本生態網絡規劃執行,加快生態建設項目落地,促進“綠地、林地、濕地”三地協調發展,“環、楔、廊、園、林”框架基本形成。到2015年底,預計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5%,森林覆蓋率15%,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量約120億元,濕地保有率32.28%,綠地林地生態系統鳥類群落種類基本穩定在130種左右,數量呈上升趨勢,全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據陸月星透露,十三五期間,上海計劃通過推進實施“十大”重點工程項目,加快形成系統均衡的綠色生態網絡,實現生態和公共開放空間的有機串聯,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附:上海綠化“十大”重點工程項目
1.生態廊道建設工程
重點推進近郊綠環、沈海高速、大治河等骨干路網“一環七縱九橫”、骨干河道“八縱九橫”生態廊道建設,面積約5萬畝。加快金山化工區、合慶、青松走廊、老港周邊防護林建設,面積4.5萬畝。共計9.5萬畝。
2.城市綠道建設工程
按照市域“三環一帶、三橫三縱和一區一環”布局要求,建成外環綠道、黃浦江濱江綠道、環崇明島綠道等18條重要“城市綠道”及公園綠地綠道,總長度1000余公里。通過綠道串聯現有綠地和公園,打造城市慢行系統,增強生態系統的連通行,在城市中形成一個生態安全格局,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空間和生活空間的串聯。
3.立體綠網建設工程
加強屋頂和立面綠化景觀營造,改善城區生態環境,新增立體綠化網絡空間200萬平方米以上。
4.農田林網建設工程
結合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和美麗鄉村建設,按照農田林網化率達到6%以上的要求,實施農田林網5萬畝。
5.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工程
按照中心城區和郊區建成區3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的覆蓋要求,實施掃盲綠地500公頃以上。其中,中心城區建設150公頃,郊區建成區建設350公頃。積極推進建設黃浦江濱江綠地150公頃,大居結構綠地550公頃,楔形綠地1000公頃。結合城市更新,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00公頃。
6.郊野公園體系建設工程
推進實施廊下郊野公園、長興郊野公園等7座郊野公園一期建設,面積36.32平方公里;新建改建臨港、奉賢森林公園2座,面積2.1萬畝,其中臨港新增林地1.5萬畝;實施基本生態網絡空間造林6萬畝;結合198工業區轉型增綠,新增造林2萬畝;按照規劃布局,推進未成林地改造固化林地面積3萬畝;實施30處,每處不少于300畝的林地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開放式林地1萬畝。
7.外環生態專項工程
新建寶山、普陀、嘉定、閔行、浦東等5個區外環生態專項工程282公頃,累計完成外環生態專項1285公頃,基本完成外環綠帶建設。
8.老公園改造提升工程
繼續實施上海植物園等40座老公園改造,完善老公園設施和功能,提升公園特色和園容園貌質量。
9.生活垃圾收運處體系建設工程
完成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建設(6000噸/日),全市焚燒設計能力達到19300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6400噸/日,其中就地處理500噸/日,就近處理1300噸/日,集中處理4600噸/日。全市新增轉運站13座,新增轉運能力8350噸/日,改造轉運站6座。
10.老港生態片區建設工程
除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外,上海還將實施全市濕垃圾應急處理項目(500噸/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焚燒殘渣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基地道路配套建設項目,新建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