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化監管重點抓哪一層?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以下稱《通知》),對于加強基層監管力量,實現網格化環境監管,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環境法治工作機制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必將對推動基層環保機構網絡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當前應加強基層環保機構網絡建設,做到不留監管死角、不存執法盲區,實現網格化監管全覆蓋。
首先,健全網絡。目前,我國僅在縣(市、區)設立了獨立的環保機構,而在鄉鎮設立專門環保機構的很少,村(社區)環保機構更是網絡盲區。為此,必須落實好《通知》精神,創新思路,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環保機構網絡。以縣(市)環保部門為網綱,以環境監察、監測、應急、環保派出機構為網結,以鄉鎮(街道)、村(社區)環保機構為網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監管的三級監管網絡,切實為網格化監管提供組織保障。
其次,配強網綱。在基層三級環保網絡中,抓住縣(市)級環保部門這一網綱就能夠提起全網,綱舉目張。縣(市)級環保機構是地方政府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組成部門,主要負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制定的環保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并對轄區環保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人員編制少、管理水平低、隊伍裝備差等問題,應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原則,配優配強縣(市)環保機構,切實增強其依法履職能力。要加強充實人員編制,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及時增加人員編制,合理配置內設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嚴把進人關口。要全面提升人員素質,采取多種形式對環保人員開展業務知識、基本技能、法律法規培訓,培養一支適應環境管理需要的行政執法隊伍。要切實加強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大基層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提高辦事效能。要突出抓好廉政建設,深刻領悟黨風廉政建設新要求,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權力運行。
第三,編實網結。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環境應急及其他環保派出機構,在環保網絡中承擔網結的作用。這些機構對上要定期匯報工作,及時上報相關情況、信息及數據,及時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對下負責安排部署具體工作,對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環保機構進行相關業務指導、檢查、培訓等,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上級交辦的工作按流程、標準處置到位。因此,網結作用發揮得好,網絡的整體效能才能充分顯現。要加快推進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使環境監察機構具備標準的環境執法監督能力和污染源遠程監控能力,形成常規和自動監控相結合的環境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日常監測、預警監測和應急監測相結合的環境監測體系。加強環境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健全完善應急機構,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責任體系和工作制度,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結合環境風險源特點,強化環境應急裝備和技術保障,加強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組織開展各層次的應急實戰演練,提高處置環境應急事件能力。
第四,筑牢網底。網底,是三級環保網絡的最基層。要適應環境保護新要求,落實屬地責任,做到網格化監管,就必須筑牢網底。鄉鎮(街道)環保機構政府應依據各地實際給予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做到人員、職責、經費、場所、裝備“五落實”。同時,要進一步將其觸角向村(社區)延伸,設立環保工作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落實保障措施。加強企業內設環保機構建設,挑選能力強、素質好的人員負責企業環保工作,強化指導、考核,使其擔當起環保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檢查員的角色。積極扶持環保民間社團組織發展,聘請環保監督員,進一步筑牢網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