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塑料業面臨海外產品沖擊
據悉,在上周末中國化工網主辦的“2009中國改性工程塑料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塑料協會秘書長鄭愷指出,雖然行業終端需求日益回暖,但中國塑料行業正面臨新一輪的危機。明年開始,中東石化產品將會大量進入中國,行業將迎來海外的嚴峻挑戰。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由于經濟環境惡化導致需求放緩,加上全球范圍內大量新增產能投產,預計2009年全球的聚烯烴裝置開工率將顯著降低,并可能再度進行大規模整合。”鄭愷說。
據他介紹,去年全球聚烯烴需求量約為 1.13億噸,較2007年減少了1.6%。今后幾年隨著大量裝置投產和需求進入低成長期,開工率還會進一步降低。在西歐、北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場,一些老化與競爭力較差的產能將被關閉;中東和亞洲成為聚烯烴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預計到2011年世界乙烯的總產能將達到約1.5894億噸。
據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中國塑料加工對原料的實際需求量同比2007年還是有20%的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塑料原材料(包括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生產企業同期的實際產量同比2007年卻有20%的回落。此消彼長,中國的塑料市場的增量份額實際都被進口貨消化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塑料原料進口量驟增。以PE為例,今年上半年的進口量500余萬噸,幾近去年全年的進口量。
“塑料進口量的增加原因很多,海外的傾銷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化工網資訊中心總編劉心田透露,海外企業往往以低于國內市場價格15-20%的價格進行傾銷,破壞了國內市場的平衡和健康發展,對國內生產企業傷害尤甚。
鄭愷則表示,國外塑料生產企業規模大,且單位加工成本對比國內生產企業有優勢,加之先進的管理和市場服務,因此在市場競爭中領先國內一籌。中國塑料行業,正面臨來自海外的嚴峻挑戰。
據他透露,明年開始,中東的石化產品將會大量進入中國。中東乙烯成本最低可達100美元/噸,采用石腦油路線美國乙烯生產成本為 300 美元/噸,亞太地區為 320-340 美元,日本則為 480-500美元, 而我國石腦油裂解裝置生產乙烯的平均成本高達530美元,比中東地區高出 4倍多。
同時,由于中東地區自身對石化產品的需求較少,其70%-80%產品要靠外銷。甲醇、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和苯乙烯等主要石化產品基本都需要出口。這將給全球石化工業帶來新的市場分配和調整,并對我國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國內聚烯烴產業會造成極大的沖擊。
“一方面我們要團結起來共同進行相關產品的反傾銷工作,保護國內市場的有序健康;另一方面,業內也應重視中國塑料產業的結構合理性,優化產業結構,引導國內企業延伸產業鏈,開發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產品,以此提高中國塑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鄭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