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總體情況
2007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達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出口5467億美元,增長27.6%;進口4342億美元,增長18.2%。貿易順差1125億美元。主要特點:
一是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二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一般貿易規模與加工貿易規模各占“半壁江山”。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出口4408億美元,增長28.7%。加工貿易進出口4409億美元,增長17.6%,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21.3%和11.9%。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雙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三是與主要伙伴貿易增勢良好。上半年,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額分別為1583億美元、1406億美元和1100億美元,分別增長30.9%、17.4%和14.4%。歐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美國仍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日本仍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四是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增幅明顯放緩。機電產品出口增幅有所回落。機電產品出口3102億美元,增長27.1%,回落3.3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平穩增長。其中,紡織品服裝出口735億美元,增長17.2%。鞋類出口120億美元,增長17.2%。
五是民營企業增長快,外資企業占比大。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39.1%,占進出口總值比重19.2%。外資企業進出口增長21.3%,占進出口總值比重57.5%。國有企業進出口增長17%,占進出口總值比重23.3%。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達1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3%,增幅比去年全年水平高9個百分點。因此,我們要積極采取對策,努力緩解順差過大的矛盾。近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兩高一資”產品采取取消出口退稅或開征、提高出口關稅等措施,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調整和完善加工貿易政策,這些都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外貿結構,促進貿易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時也要看到,順差主要是由長期因素決定的,是我國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結果;是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和勞動力等比較優勢,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表現;也符合世界各國貿易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反映。因此,促進對外貿易基本平衡,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