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我國縫制機械外貿進出口取得可喜成績
今年前7個月,我國縫制機械外貿進出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整機進出口總額為6.59億美元,其中出口4.45億美元,同比增長39%,進口2.14億美元,同比下降17%。
從表面看,這是因為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受到抵制,因而對進口縫制設備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時國際訂單向一些發展中國家轉移,使這些地區對設備的需求猛增,刺激了我國的機器出口。但同時也能夠看出,我國今年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有所增強,我國縫制設備的對外貿易正在從數量價格型競爭走向以質量效益取勝的新模式。
從海關總署發布的我國縫制機械1-7月份的出口量統計來看,工業縫紉機同比增長44.28%,零件同比增長28.02%,這標志著我國工業縫紉機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和成熟。紡織服裝遭遇的貿易限制使得大量的訂單流向國外,在這樣的考驗下我國縫制設備產業證明了自己的競爭實力。縫制設備市場本來就是面對全球的國際大市場,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國內市場上,所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綜合實力是取勝的關鍵。
從我國2005年上半年工業機分機種產量情況來看,平縫機、包縫機和繃縫機穩定增長,增長幅度在10%左右,鎖眼機和釘扣機增長強勁,增幅分別是138%和33%。從中也能看出我國縫制設備不僅質量有明顯提高,在產品種類上也不斷擴大,產品結構優勢更加明顯。
眼下,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服裝產業都在進行新一輪升級,對縫制設備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自動化、無油、節約型的設備供不應求,而低檔次的產品受到市場冷落,在今年的市場中這種趨勢將更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推動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將繼續領跑行業,獲得持續發展;而只能組裝,不會研發的企業將更加舉步維艱。
今年外貿出口的大幅增長也為今后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可以預計明年我國縫制設備的外貿出口依然會有提升空間。在我國縫制設備產品大舉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企業的品牌建設,產品品牌對技術形象、市場形象、經營者形象、信息傳播形象都有要求,這些都是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的要求。企業應從單純注重產品質量的層次提高到品牌系統建設的高度上來。
另外,雖然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都在削弱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必須想盡辦法壓縮成本,但是科研開發的投入不能少。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建立以技術創新為主體的產品開發體系,制定有遠見的研究開發計劃,注重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把價格因素在優勢上的比重降下來,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經營,具備國際競爭力。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國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自主出口品牌的建立和營銷網絡的健全方面還要再下工夫,產品附加值的增加還要進一步提高,這樣才能增強跨國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總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