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裝備制造企業開出逆勢納賢“大單”
應對金融危機后來居上
沈陽多家大中型裝備制造業企業近日不約而同地開出逆勢納賢“大單”,短短幾天吸引幾百名來自各地的大學生前來求職。
在2月6日沈陽市勞動部門召開的國有企業座談會上,注意到,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幾家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不僅不裁員,而且大幅“添人進口”。北方重工沈重集團人力資源本部部長高洪仁對記者說:“今年隨著生產經營規模擴大、企業搬遷改造,我們還需要招聘500人左右;其中大學畢業生、研究生180名,技術工人約320名。招這部分員工,是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儲備力量。”沈飛集團不僅今年一季度計劃提高員工工資,招工人數也比390人的原計劃增加了一倍。
受金融危機影響,珠三角、長三角一些企業縮減招募新員工甚至裁員,沈陽裝備制造業卻逆勢大規模地招兵買馬,底氣在哪兒?
據統計,2008年沈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00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占工業比重上升至46.6%。其中,僅鐵西區裝備制造業就實現利潤30億元,同比增長90%。“對我們這樣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處于行業領軍地位的企業來說,機遇遠多于危機。”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常務副總王昌緒說。沈變今年1月份簽訂單超過10億元,根基在于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他透露:“沈變2009年訂單飽滿,現在已著手拿2010年、2011年的訂單了。”
據統計,僅在2008年,沈陽裝備制造業就新增全斷面掘進機等28個世界級產品。今年初,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的百萬噸乙烯裝置用裂解氣用壓縮機組組裝成功。這臺天津石化訂購的大型設備,填補國內空白、世界上只有3個國家能夠制造。沈鼓集團黨委副書記鄧長輝說:“我們就是要進軍高端產品新領域,用世界級產品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這些,也許可以詮釋沈陽裝備制造業“逆勢納賢”的內在動因。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林木西表示:“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沈陽的裝備制造業也不例外。但這更是沈陽裝備制造業化危機為機遇的時刻。現在看,沈陽裝備制造業有很大發展空間。首先,去年以來,沈陽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迅猛,與長三角、珠三角比,有著自己的市場優勢。其次,當前國家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將進一步推動有‘工作母機’之稱的裝備制造業加快自主創新,擺脫進口依賴,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在沈陽,很多裝備制造企業是進口替代型的,發展空間巨大。另外,金融危機之前,我們的企業是高薪挖人,現在則是中低水平的薪水就能攬才,這也是企業儲備人才的機遇。”
目前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分析的數據,也佐證了沈陽裝備制造業“逆勢納賢”的必然。求人倍率是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眼下,沈陽的技師、高級技師和高級技能人員的求人倍率(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較大,分別為6.13、7.79和2.99。高級職業信息分析師高鳳祥對此解讀: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行業是高端制造業、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機床及零部件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