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家電漲價不可避免是全面通脹前兆?
原材料和上游采購成本的增加,已經迫使競爭最激烈的家電企業也一同漲價,這可能是全面通脹的前兆
3月12日,國美電器以一張186億元的采購大單,遏制了流傳40多天的空調“漲價”傳言。握有家電賣場18%市場份額的國美電器堅決地“唱衰”:今年空調價格絕不上漲。
但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家電廠家紛紛提高了新品的出廠價。甚至一些廠家通過改動原有產品型號,然后就以新品的方式“暗漲”登場。
“任何個體都無力扭轉這輪價格上漲的勢頭,因為整個產業鏈都在上漲。”國內一家家電龍頭企業的老總王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此前,冰箱洗衣機廠家已經鮮明地亮出“漲價”大旗。
1月4日,西門子家電率先宣布旗下家電在全國范圍內上漲3%—5%,博世也宣布冰箱洗衣機提價10%;2月22日,海爾緊隨其后宣布白家電上漲7%—10%。
在家電行業內部,人們習慣把冰箱、洗衣機合稱為白電。之所以“冰洗不分家”,因為兩個產品的淡旺季剛好錯開,可以有效利用生產線產能形成產業互補。但是近年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已經使得很多小品牌失去生存空間,僅2007年就有38個洗衣機品牌被市場淘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刃波認為:當家電產品的綜合成本增幅超過企業內部消化能承受的程度之后,這個行業便迎來行業“明漲”。
因為白電行業多年來沒有重大技術變革,使得行業前十名占有全行業90%的市場份額,形成相對穩定的行業格局,因此,和其它家電產品相比,冰箱、洗衣機廠家和家電連鎖商的議價能力更強,漲價更快——以海爾和西門子為首的強勢品牌率先漲價應對成本上漲壓力。
“即使一些廠商眼下不敢在公開場合宣布漲價,但也以推出新產品的方式提價實現變相漲價。”陸刃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現在,普通老百姓更關心,白電產品的上游原材料到底上漲了多少?未來白電價格是否還會上漲?
王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白家電產品目前的原材料部分主要涉及鋼材、銅材以及工業用包裝紙等三方面的價格上漲。
電冰箱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冷軋鋼板的價格從去年至今已上漲20%。去年冷軋鋼板的正常價位是5300元-5500元/噸,春節后價格飆升到6100元/噸,4月份很可能會達到6500元/噸。
漲價還沒有完,據寶鋼公布的今年2季度價格調整信息,普通鋼板每噸價格上漲800元,其中熱軋鋼板上調幅度為20%,冷軋鋼板上漲幅度為17.7%。隨后而來的是鞍鋼、馬鋼等鋼廠大幅調價的信息。
王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雖然業界預計2008年中國鋼材供大于求(總產量5.3億噸,總需求為5.02億噸),漲價壓力有限,可是鐵礦石成本今年上漲65%,這將使得鋼板成鐵增加400元/噸;加上煤炭運輸成本上漲等因素,鋼材成本至少增加500元/噸。
“旺季鋼板漲價幅度在20%,淡季鋼材價格仍然會有10%以上的漲幅。”王化承認,這對于已經白熱化的家電競爭而言,是筆非常大的開銷。僅僅以電冰箱側板和后背板為例,使用鋼材的成本一般是100元/臺,材料上漲10%-20%,意味著整臺冰箱的生產成本將增加1%—2%。
和鋼材一樣上漲的還有銅材。銅價已經由2007年末的59000元/噸上漲到68000元/噸,上漲幅度超過15%。由于每臺冰箱的銅使用量在1公斤—1.2公斤之間,主要在壓縮機、過渡管和蒸發器等部件上使用,這使得單臺冰箱由于銅價上漲而成本提高約1%。
王化表示:雖然目前國際市場銅價有下行趨勢,但是國內市場銅需求依然很大,價格高居不下。從今年期貨市場情況看,7月份的期銅(63080,-2180.00,-3.34%,吧)價格已經達到70000元/噸,今年上半年國內銅價將維持高位運行。
此外,最近三個月中,包裝用紙價格大幅上漲,每噸價格上漲450元,漲幅達到13%-15%。多家大型造紙集團形成價格聯盟,實行統一價格,造成國內包裝用紙價格持續上漲——產品包裝箱價格上漲到1.2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分析:僅鋼、銅、紙三大類的原材料上漲,就給每臺冰箱增加了5%的成本。總體來說,白電上漲態勢已經明朗無疑。
業內許多接受采訪的企業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的上游零部件采購成本已經大幅度增加,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提高。以冰箱為例,南方周末記者的調查顯示:冰箱側板、背板2月份開始漲價,每噸上漲達到1000元;冰箱門面板各生產廠家也在陸續提價,預計3月底調整完畢,平均價格上漲到1.4元/平方米;冷凝管目前供價已經上調,每噸上漲1000元……
此外零部件的上游廠商也在組成議價聯盟,日前國內幾家壓縮機廠家在杭州達成聯盟,預計4月開始統一提價,行業內估計價格上漲到20-25元/臺;蒸發器的主要生產廠家已經開始和科龍、美的、海爾等廠家洽談漲價,預計整個蒸發器行業價格上漲15%—20%……
“來自制造端的產品漲價會直接影響到整機銷售價格。”做了10多年家電的王化承認原材料價格和上游零部件價格上漲,廠家已經面臨賠本賺吆喝的局面。
西門子宣傳經理王雙江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于家電都通過陸路運輸,原油價格的上漲又催生了運價上漲;此外渠道的激烈競爭還使廠家承擔了更多的營銷費用,和銷售渠道相關的分銷成本也上漲了20%;還有公司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達到20%,其中包括10%的員工平均薪資漲幅和10%的新員工成本增加。“如果不漲價,很多整機生產廠家確實已經喘不過氣來了。”長虹空調市場策劃部余皓部長表示:“現階段,大家還在提高企業自身流程的效率,降低總成本。永不漲價是不現實的,誰都不會逆勢而為。”
事實上最近三四年來,伴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白電行業的價格上漲呼聲一直很高。著名市場研究公司GFK的經理李沫介紹:“白電價格一直在漲,比如2007年和2006年相比,同比價格漲幅在10%左右。”
令人欣慰的是,發展了20多年的中國家電制造業在期貨和原材料成本控制上是有遠見的。為了規避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很多家電廠商的采購多是一年期的,或半年期的。
“現在生產中用的鋼鐵很有可能就是去年采購回來的”,TCL白家電事業部一位人士表示:現階段外界所描述的漲價并不準確。比如鋼價一季度漲價,反映到整機產品終端賣場的價格可能要到下半年甚至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