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論價裝載機市場誰主沉浮?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以及基礎設施、房地產業、民間資本的迅速升
溫,中國裝載機的需求量大幅攀升,2003年市場對裝載機的需求超過8萬臺。但是,數量的上
升,并沒有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多的“陽光”,而是出現了憂愁多于歡喜的局面。
首先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形成資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劇。去年以來,鋼材、像膠等原材料
(生鐵、原膠等)成本的持續上升,形成連鎖反應,使得裝載機行業產品的銷售成本上升
7.35%。2003年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3.62%,同比下降到6.27%,再減去9.35%的期間費用,將使
全行業出現虧損局面(-3.08%).
其次是行業的銷售的平均價格受價格戰影響持續走低。據統計顯示,各種系列產品降價累
計幅度在17%~18%,銷售毛利率2003年只有13.42%,與1999年比下降了9.30個百分點。
第三是行業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裝載機銷售利潤率只達到4.27%。
第四是行業抗風險能力低,集中度不高,前三名只達到47.1%,而且行業的生產能力過
剩,這幾年市場供需矛盾相當突出。再加上行業價格戰的持續,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價格已處于
盈虧的臨界點,如繼續進行惡性競爭,必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基于以上原因,2月23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在北京圓山酒店召開了“裝載機產品價格
協調會”。
價格能否協調,怎么協調,協調了怎么執行,成了與會企業討論和關注的話題。
參加“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裝載機產品價格協調會”的28家生產裝載機的主要企業,經
過交流和協商,同意適當提高裝載機的銷售價格并達成如下協議:
一、調價基準:各企業從即日起不得再降價,價格以不底于各企業在2003年給各區域代理
商的結算價為準,并以此作為調價的基礎。
二、調價幅度及時間:
1.在基數結算價的基礎上漲幅為1%~3%。具體為,2003年裝載機銷量前三名的企業(夏工、
柳工、龍工)在3月5日前完成調價工作;2003年裝載機銷量第四名到第十名的企業(臨工、徐
工、常林、山工、成工、宜工、鄭州宇通)在3月10日前完成調價工作;2003年裝載機銷量第十
名以后的企業應在3月15日前完成調價工作。要求各企業各地區的市場組最低成交價也要同時
進行。
2.在3月底 ,召開第二次產品價格協調會,根據第一步漲價執行情況與效果,研究下一步
調價的工作。
三、成立價格監督小組:
價格監督小組負責監督各企業的執行情況,發現企業有違規的行為,將在行業內部進行批
評(如行業簡報、會議甚至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