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進口設備潤滑系統監控的改進設計
對于花大量外匯引進的設備而言,若潤滑系統得不到有效而可靠的監控,易造成機床關鍵部位缺油而干摩擦,甚至整臺設備毀于一旦。對一拖柴油機有限公司自日本、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引進的20多臺進口設備潤滑系統的控制手段和PLC監控程序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缺陷,有改進的必要。
日本NTC公司吸收美國LANDIS技術生產的高精度磨床,潤滑部位包括工件移動滑臺、砂輪架滑臺以及砂輪主軸,此外還有芯軸部件、中心架、各種活動支承等的油霧潤滑。潤滑的最終檢測采用了終端壓力和回油油位兩種,但是缺乏檢測裝置本身損壞的檢測。
德國HELLER公司生產的氣缸蓋專機的控制已經包括油位、壓力開關異常和潤滑壓力幾個方面的監控,但是經過細致分析發現其潤滑監控在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更具隱蔽性,當潤滑啟動按鈕被操作者按下或者當機床進行了一定的自動循環時,潤滑工作啟動,同時潤滑監控介入,監控自動潤滑啟動到潤滑壓力開關發信號的時間,若在設定時限到時,仍沒有收到壓力開關接通的信號,機床就發出潤滑異常報警。由于所用的定時器不帶停電復位功能,而且程序中也缺少定時器的復位設計,于是當定時器工作期間恰好遇到機床停電,定時器中斷定時,即使是重新啟動機床,潤滑監控仍處于暫停處理狀態,潤滑監控失效。潤滑監控程序塊中缺少對定時器的復位語句,當程序運行啟動定時器后,若由于某種原因程序被終止,潤滑監控程序就死到這一點上,結果整個程序既不能繼續定時,也不能對整機的潤滑實現監控報警。
例如CROSS跨國集團公司生產的缸體柔性加工線,從原設計的有關潤滑方面的PLC程序(圖1)中可以看出,潤滑監控能否實現,關鍵在于1274這一路,而有的觸點(48,53等),只要有一個處于非正常狀態,1274這一路就不可能滿足條件輸出,此時假如系統油位不足、潤滑電機不轉、潤滑壓力不足等因素,構成潤滑故障條件,但由于1274這一路不能延時(60s)接通報警回路,致使閃光報警無法顯示,機床在潤滑不良的情況下運行,最終造成機床關鍵部位拉傷損壞。
圖1
圖2為改進設計后的潤滑監控部分,結合Honeywell PC的編程指導,著重從5個方面進行了完善。
1.中央潤滑回路控制失靈的報警;
2.潤滑油油位不足的報警;
3.潤滑電機已啟動,而整個系統在設定時間(2s可調)內仍未達到設定壓力的報警;
4.已發出潤滑指令,而潤滑電機接觸器不工作,潤滑電機不轉的報警;
5.對壓力開關本身監控,避免一旦壓力開關損壞,而使系統在實際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卻誤發有壓力的信號。
經過改進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潤滑系統原程序設計中的不足,實現了潤滑系統的多路監控。從使用情況看,重新設計的這部分無論從工藝、機械或電氣等方面均達到滿意效果。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