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零部件行業站在戰略性十字路口
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雖然前5年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在銷售額迅猛增長的同時,行業的資本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都取得了新的進展,但要想在下一個5年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并亟待解決。如行業內部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繁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尤為緊迫;由原材料不斷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跨國公司積極在華投資為主機配套的零部件廠,形成自我配套體系,對今后民族工業持續發展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因此“十一五”對中國通用零部件行業來說,面對的是一個戰略性的十字路口,要想打造強而大的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產業,就必須認真思考,找準方向,拿出對策。
堅持自主創新促進科學發展
樹立自主創新觀念是發展的關鍵。國家堅持自主創新,則民富國強;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則可持續發展,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正如有的企業家所講:改革開放初期,企業的方向對了就會賺錢,后來是正確的方向加上好的方法才會賺錢,而現在則是正確的方向、好的方法再加上技術創新才會賺錢。
企業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以自主技術創新支撐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切忌再進行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的產能擴張。
骨干企業應成為創新主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創新所需的人力、財力投入也越來越大,出現了技術創新主體日趨集中于大公司和企業集團的現象。世界500強研發費用約占全球70%,而全世界每年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70%以上也為500強所擁有。機械通用零部件各行業的排頭兵企業是行業的骨干力量,理所應當成為行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和骨干,應充分發揮在自主技術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帶動全行業向大而強的方向前進。
當然我們提倡的自主創新不是封閉創新,而要面向全球范圍優化技術資源配置,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通過自主技術創新,趕超國際先進。我們已有企業在美國設立分公司,利用美國的優秀技術人才和商業關系,參與汽車零部件的開發,跟蹤和創造最新的技術。
中小企業需走集群創新之路。要創造有利于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體制和環境,解決人力、財力單薄和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小企業的集群技術創新是按產業鏈分工,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專業化、系統化、集成化的聯合協同開發,真正打造具有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產業鏈,同時也降低了技術開發的風險。
提高企業自主同步設計能力。零部件行業是為主機配套服務的行業,與主機廠、整車廠保持同步開發至關重要。對零部件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必須參與主機產品的開發過程,全面了解主機的技術要求和工藝要求,取得主機對產品的認可權及設計開發的參與權,是企業保證競爭優勢,確保持續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例如汽車行業普遍實施平臺戰略,中國彈簧廠能快速研發出與新車型相匹配的懸架彈簧。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體系。在標準的制修訂方面也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工作體系,即建立行業協會的產品標準化體系,加快采用國際標準的步伐,制定協會產品標準,把先進的產品技術上升為標準,解決標準雜亂和標準落后的局面。還應根據行業具體情況,用新的機制、體制做好公共實驗測試平臺的組織、布局和協調工作,避免重復建設。
加快培養和吸收一批創新型人才。主要是要建立有利于激勵自主創新的人才評價和獎勵制度。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培養出一支熟練的高級技工、技師隊伍,建設一支富有創造性的技術研發隊伍外,我們還應積極吸引和利用海外優秀人才,借外腦提高技術水平。
推進企業向專業化、集群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零部件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區域中小企業集群與大企業的專業化分工及配套、協作是零部件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首先就專業化來講,機械通用零部件產品量大面廣,最適宜走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發展的道路。產品通過專業化、大批量生產,可以達到做大做精、節材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且產品越專,市場越寬。
已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左右,以大量專業化中小企業為基礎,會造就一批效益突出、創新業績出眾、成長迅速、實力強大的中國企業,其中佼佼者將躋身世界500強,形成航母級企業。
其次集群化,目前已出現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由成本高向成本低的地區集群轉移的趨勢。如鏈條行業的恒久、東華等重點企業,從浙江的杭州、諸暨向上饒、黃山轉移。江、浙一帶緊固件行業向邢臺鋼鐵公司周圍轉移等,這樣既降低了建設成本、物流運輸成本又可解決電力短缺問題。
最后是集團化,零部件企業與整車、整機企業建立以信譽、技術和資本為紐帶的戰略伙伴關系是今后發展的方向。整車廠的零庫存、準時化生產,要求集成化供貨,集成配套,對物流要求更高,這更有利于零部件企業與整車(機)企業建立密切的供應關系,甚至參與整車、整機的零部件開發。如日本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伙伴關系后,使日本汽車采購成本比美國低8%。
規范市場行為價格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
雖然緊固件、鏈條等產品近兩年出口增長強勁,但仍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OEM的方式交貨,還沒有自己的品牌。
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中我們的企業還處于無序狀態,自相傾軋的價格戰屢屢發生。目前,我國出口的通用零部件平均價格僅是我們從歐美進口產品平均價格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一方面,過低的出口價格極易導致進口國的反傾銷。如緊固件受到加拿大、歐洲的反傾銷調查,其他產品也有類似情況;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國家的產品價格更低,更具有競爭力,危機正步步逼近。
可見低檔次、低價格出口已走到盡頭,企業應提高自身技術競爭力,主動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技術質量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必須下大力氣創立品牌、培育品牌、打響品牌,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
當前最緊迫的是要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誠信是行業自律的思想基礎,建立誠信體系是協會的基本建設,要建立誠信檔案,借助信息手段,依靠輿論的力量和企業的自律規范企業行為,逐步實現有序市場競爭。
提高民族企業的控制力
隨著國外整車整機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原來的零部件配套企業也跟進中國,自成體系。而且外商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正趨向于控股、獨資,力圖控制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最終壟斷市場。
在中國產業集中度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一旦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和排頭兵企業被外資控制,將嚴重威脅民族工業的發展,自主創新和持續發展更將是一句空話。
因此,行業排頭兵企業在與國外合作的過程中必須慎重處置外資并購和控股問題,有關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應對此引起高度關注,建立相關審核機制和程序。但提高民族企業控制力的關鍵是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努力轉變增長方式。只有自身實力強了,才能不受人控制。(作者為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理事長 劉元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