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走出“T型”戰略進軍中西部
2008年海螺水泥(600585)以1億噸的水泥凈銷量成功衛冕中國水泥業之冠。當然海螺水泥在業內有許多第一,設備運轉率、噸熟料煤耗、余熱發電……不一而足。而隨著近兩年來中國建材、中材集團兩大央企東征西討的兼并重組,就連一貫走新建發展道路的冀東水泥(000401)也對ST大水(000673)、ST秦嶺(600217)有所圖謀,海螺在規模發展速度方面顯然是要讓賢了,甚至有業內人士對于海螺單純依靠新建擴張產能的單一發展模式提出了質疑。
對此,海螺水泥執行董事郭景彬表示,行業的整合要靠市場調節完成,對于海螺來說,未來2-3年內通過新建線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才有利于在大潮退去后拿到行業整合主動權。
去年四季度完成“去庫存化”
有人將去年的水泥業發展總結成“三重壓力下的成長”。其一,煤價上漲導致的成本壓力;其二,水泥投資導致的產能壓力;其三,經濟放緩導致的水泥需求壓力。而同樣面臨這三重壓力的海螺似乎并不打算將這些壓力延續到2009年。
據了解,2008年海螺全年的用煤成本在749元/噸,下半年的平均煤價則高達到860元/噸(上半年為630元/噸)。雖然市場煤價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下行,但企業消化高價儲煤是一個過程,從今年2月份的情況來看,企業的用煤成本已經從高點回落了200元/噸,達到660元/噸。而公司保守估計全年的用煤成本將比2008年降低100元/噸。
同時,煤炭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現在企業用煤的煤質已有所提升,以前發熱量在4900大卡的煤也會購入,而現在海螺要求用煤的發熱量要在5200大卡以上,這就意味著噸熟料用煤量大幅降低,公司介紹,因用煤質量的提升,噸熟料用煤量降低10公斤。
海螺水泥執行董事郭景彬預計,2009年,單就用煤成本一項來講,就將為公司節省超過20億的花費。
記者了解到,2008年四季度全國水泥需求同比出現零增長,華東地區部分省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海螺在東部地區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一貫追求高運轉率的海螺采取了降價走量的市場策略,將公司高成本庫存加快的流轉出去,僅去年第四季度水泥和熟料的銷量就超過3000萬噸。海螺方面透露,目前公司的高成本庫存基本已全部出清,而這也給2009年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們的庫存很小,庫容比很低。”海螺水泥執行董事郭景彬表示。
而據記者了解到,海螺的提價實際上已經開始悄然進行了。公司透露,2009年以來公司在安徽、廣西的局部地區已經進行了一次小幅提價,而隨著3月份水泥銷售旺季的到來,公司整體的水泥銷售價格還將上調。
行業利潤走勢今年將出現拐點
“水泥行業恐怕是2009年少數幾個可以在需求領域找出亮點的行業吧。”有券商人士曾經這樣評價2009年的水泥業。事實似乎也正是如此,國家4萬億的投資力度,拉動了各地方政府共計超過28萬億的投資計劃,而眾多投資的落腳點似乎都與基建項目有關。鐵路、公路、機場項目的啟動,成為拉動水泥需求最直接的動力。
數據顯示,水泥行業整體利潤自2006年開始復蘇以來,同比銷售利潤率始終保持周期性提升。數據顯示,2008年8月達到近年來的利潤率峰值6.29%。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08年1-11月份的行業利潤水平并沒有繼續提升(一般來說,水泥行業第四季度的利潤將高于前三季度),反而出現了下滑,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至6.18%。有分析人士認為,水泥業就此告別了為期3年的利潤上升周期。
海螺對這樣的判斷似乎并不完全認同。公司認為,從定性角度看,200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會保持穩定,很有可能無法出現增長;而工業投資則受到各領域產能過剩的擔憂影響,繼續保持弱勢;基建則將成為推動水泥需求的主要增長力量。
而從時間點及具體需求增速看,2009年上半年需求增長偏弱,可能略強于2008年四季度,全國水泥需求增速可能在1%左右,下半年由于基建拉動效應逐漸顯現,再加上2008年下半年基數較低,同比需求增速可能達到10%左右。綜合來看,2009年全國水泥需求的增速可能在5%-6%之間。
從供給層面來看,2008年全年全國新投產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120條線,新增產能1.4億噸,產能利用率在81%,比2007年略微下降2.9個百分點。而2008年新增供應量實際上已經消化在市場價格之中了,不會對2009年的供需關系變化產生進一步的影響。公司預計2009年新增產能總量不會超過1億噸。
“實際上,由于水泥行業的利潤水平從2008年10月就開始下滑,水泥的投資熱情也在降溫。”郭景彬認為,2009年的新增產能釋放將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下半年的投產項目則會逐漸減少。全國水泥資產的投資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郭的判斷,2008年全年的水泥資產投資總額為1051億元,同比增幅為60.76%。但比較去年6月份以來的各月水泥資產投資數據不難發現,水泥的投資額實際上是在逐月縮減的。
“新增需求量逐漸攀升,新增供給量逐漸下滑,今年年中左右水泥行業的利潤就會出現拐點。”郭景彬表示,行業利潤走勢出現反轉的時機取決于下游需求啟動的時點,也就是國家基礎建設項目大規模落實啟動的時間。此外,郭景彬預計,2010年水泥行業的景氣程度將會更好,主要原因是基建拉動因素仍在,而房地產業也很可能在2010年走出低谷,對水泥需求錦上添花。
利潤亮點在中西部
就在2月中旬,海螺水泥的股東大會剛剛通過了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的決議。海螺水泥計劃使用超過12億的資金投向公司位于重慶、四川達州、廣元以及甘肅平涼的生產線項目,上述項目均為日產45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
公司認為,在國家大力投資基建項目的大背景下,西部的四川和重慶地區,隨著災后重建的加速推進,未來3-5年對水泥的需求將會明顯增加。據相關預測,每年需要水泥1億噸。此外,西部地區落后水泥產能比例還很高,未來淘汰的空間還非常大,所以在西部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在股東大會上,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亦對公司走出“T型”戰略做出了詳盡的說明。所謂的“T型”戰略,就是通過長江水路和東部海岸線共同組成水運航道,將海螺的熟料基地與華東水泥需求最旺盛的沿江、沿海市場相連接的發展戰略。此后,海螺在兩廣市場亦復制這種戰略,形成了華南市場的“小T型”布局。他表示,水泥行業是個典型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行業,公司東部、南部均是結合了區域市場特征采取了“T型”戰略、“大型熟料基地”戰略。而西部各省情況則有不同,西部地區不具備東部的物流優勢,因此公司的戰略也是因地制宜,不會固守在東部地區的慣有策略。
公司預計,今后兩年的利潤增長亮點將主要依靠在中西部產能的釋放,而占有海螺總銷售量45%的東部地區未來1年內的需求仍然偏弱,尤其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浙江地區,海螺將繼續執行競爭策略,確保穩健的銷售量。
堅定新建擴產之路
相比新晉崛起的兩家央企,作為中國水泥行業的龍頭老大,海螺的發展速度在近兩年來開始遭到行業內外的質疑。固守以新建產能為擴張主要手段的海螺仍然向記者表示,今年的產量將增長20%左右,公司依然會堅持新建擴張之路。
“我們目前的噸熟料產能新建成本只有300元,而目前國內依靠兼并重組擴張的噸熟料并購成本則在我們新建成本的一倍以上,包括我們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同行業的水泥股,也是認為在股票市場獲得的權益產能成本已經與新建產能成本相當了。”郭景彬自信的向記者解釋海螺的新建擴張思路,他認為目前國內落后產能比例還很大,所以短期的產能過剩僅僅是一個暫時現象,隨著新型干法生產線的林立,自然會讓立窯、濕法窯、1000噸的干法線,甚至2000噸以下、無自備礦山的干法線失去市場競爭力,從而通過市場手段淘汰出局。而淘汰落后范圍的擴大很可能從新型干法線顯著過剩的浙江開始。
至于海螺未來的擴張是否存在財務方面的捉襟見肘,公司表示,目前賬面現金超過60億元,接近公司一年的資本開支需求,目前銀行對海螺水泥信貸授信達400億元,目前僅使用了100億元,且凈負債率只有25%左右。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