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工信部發布行業指導意見
我國工業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逐步加深,出口銳減、內需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此形勢下,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已成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的有效途徑。
工業和信息化部4月27日發布《關于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完善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的法規、標準、制度,實施一批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質量水平提升的技術改造項目,完成10000項工業發展急需標準的制修訂,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質量水平達到國家、行業標準,充實和建立300個左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示范企業,切實把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意見》指出,雖然我國工業產品質量的總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近年來,工業產品重大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業產品標準水平偏低、貫徹不力;二是許多工業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落后的生產技術淘汰緩慢;四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五是質量監管不到位,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企業產品質量責任不落實。
對此,《意見》明確了七項主要任務:一是制定工業產品質量發展規劃;二是完善工業行業質量政策和法規,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三是推進工業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貫徹;四是加快技術改造,創新品種和提升質量;五是加強工業行業質量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對重點行業工業產品質量的跟蹤監測預警,建立工業產品質量評價報告發布制度;六是積極配合執法部門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的監督;七是加強質量宣傳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廣應用。
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根據應對金融危機的當前亟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長遠需要,《意見》提出,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創新品種、提升質量、加強品牌建設為著力點,協調各方力量努力解決影響工業產品質量的突出問題,通過抓規劃、抓政策、抓標準,指導企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意見》明確了工信部2009年推進質量工作的要點:制定落實質量工作政策和指導意見,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制修訂行業質量準入條件,制修訂重點行業產業政策,開展修改《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的研究、論證工作。貫徹實施工業行業標準,完成3000項急需標準制修訂。落實“三下鄉”產品的質量保證措施,會同有關部門對家電生產企業下鄉產品的生產、售后服務進行監督管理;指導農機企業規范生產管理,加強對補貼農機產品的質量管理和監督;指導“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企業承諾質量,落實責任,簽署責任協議書等。
落實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改造項目,在技術改造項目中要安排新產品研制、產品共性質量問題攻關和產品公共質量保障能力等項目,支持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抓好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質量專項整治,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食品工業企業生產者誠信體系建設,研究建立工業產品質量評價報告發布制度。落實扶持中小企業質量發展的措施,制定推進中小企業質量建設的指導意見。
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與方法,研究制定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指導意見。推進消費品領域質量品牌建設,制定《加快我國服裝自主品牌建設指導意見》,研究制定家電行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全國“質量月”、“質量萬里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