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都建成中西部第一的中國會展名城
大力實施城市營銷戰略,搭建更多、更高層次的論壇、博覽會等對外合作交流平臺,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立足成都人文、地理、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優勢,綜合利用多種傳媒手段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成都投資創業。
很難找到一個行業像會展業那樣,與城市營銷有著如此密切的關系。成都市貿促會常務副會長、市會展辦主任陳琳認為,會展業既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成都在2009年被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推選為‘中國會展名城’。未來,我們需要站在更高、更國際化的位置來審視自己。”陳琳說,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目標和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成都已經確定了會展業發展的目標:到2015年,把成都建成中西部第一、中國一流的中國會展名城。2030年,建成亞洲會展名城。2050年,建成世界會展名城。
搶抓高端 會展業是個突破口
“會展業扮演著營銷這個城市的角色。”進入會展領域快兩年,陳琳最直接的感受是,展會辦好了,人們會說“成都的展會辦得很好,這地方不錯”。對展會的認可,變成對城市軟實力的認可,最終演變為城市的吸引力。
近年,成都逐漸成為各類展會在西部地區的首選城市。不少來參展的外商發現心目中與大熊貓畫等號的成都,原來是一座現代化程度高、市場潛力巨大的城市。于是,越來越多的參展商成為成都的投資商。
在陳琳看來,會展業的發展,帶來了成都對外整體形象的改變。“來參會的人,都是成都希望吸引的商務人士。他們看重的不僅僅是場館,還有城市的軟實力。除了會議,他們同樣希望在這里收獲一些別的東西。”陳琳說,成都的歷史文化、美食、美景恰恰足以吸引他們。會后的口口相傳,提高了商務圈子里成都的知名度、美譽度。
成都能從會展業中收獲的,除了城市形象,還有發展機遇。“我們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要求搶抓微笑曲線的兩端: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會展正是一個最接近這兩端的平臺。”陳琳說,城南的新會展,排滿了從軟件到電子信息,從醫療器械到裝備制造的行業會議,會場上討論的是最新的思維,展示的是最高端的技術成果。搶抓高端,會展業是成都的一個突破口。
2009年會展業增長35.2%
自2003年成都提出建設“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目標以來,成都的會展經濟發展迅速,不斷刷新在國內的排名。2009年尤其如此。
陳琳有些喜悅地翻開2009年成都的數據:會展業實現增加值18.7億元,增長35.2%;外地來蓉人數超過1062萬人次,拉動消費215.2億元;舉辦展會節慶活動320多個,展覽總面積超過170萬平方米。“會展業對經濟的拉動效益是1:9,成都是把這個效益體現得較好的城市。”
成都創造了很多論壇、展會的極致,以至于許多一般不重復在同一座城市舉辦的會議,選擇再次在成都舉辦。每當和外地的同行談起這個行業的前景,對方總會說:“你們成都會展業這兩年的發展太快了!”
2010年,成都會展業的前景更好。1月初,就已經確定了40多場重要展會,約1/3屬于國際展會。2010年9月,成都將與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合作,舉辦首屆全球汽車論壇。10月,舉辦第五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還將與全球最大的展覽公司英國勵展公司合作,打造中國西部微電子展……
陳琳說,無論是成都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成都會展業本身,都要求成都用國際視野來審視自己。“我們總是在與國內城市比較,現在我們需要把自己放在國際,與新加坡等國際會展城市比較。我們承認有差距,但也相信成都有追趕的潛力。”
2050年建成世界會展名城
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總體定位,成都已經提出了會展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記者從陳琳口中得知,成都會展業發展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5年,建成中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中國會展名城。期間,成都的會展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超過20%。2015年,會展業年直接收入達50億元以上,帶動產值400億元以上。第二步,到2030年,把成都建成亞洲會展名城,會展業年直接收入超過350億元,帶動產值2800億元以上。第三步,到2050年,把成都建成世界會展名城。把成都打造成為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會展品牌聚集區和休閑節慶之都。
“成都完全有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陳琳認為,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將鞏固成都作為中西部地區樞紐的地位,帶來輻射能力的增強、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與其他城市不同文化、環境等比較優勢,成都將變得更有魅力。
在成都,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產業發展,總是規劃先行,會展業也不例外。目前成都已經基本確定了現代會展產業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