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振興帶動下長三角再掀石化建設潮
正當國家《石化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全文公布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上海市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征求意見稿)》正在接受專家論證,上海將在杭州灣北岸的五個化工園區打造化工石化產業集群,建設一個如同歐洲安特衛普、路德維希的世界級化工城。
與此同時,《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獲悉,《江蘇省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也即將出臺。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處處長張世祥表示,江蘇石化產業將依托現有的老企業、老基地,進一步做優做精,著力發展沿江、沿海石化產業帶,同時調整石化產業結構,推廣新技術,推進產業進一步優化升級是重點。
相比過去零散布點,此次形成的新一輪長三角石化產業規劃,布局上更為集中,著重于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關聯度、發揮帶動性強、影響面廣的特點。一連串的新型長三角石化產業基地,即將閃亮登場。
上海建五大化工園
經過多年發展,上海目前已在杭州灣北岸形成以園區為載體的化工石化集中區域,形成了5個化工園區,批準規劃面積為62.84平方公里。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上海實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在把石油化工產業提升到上海兩大基礎產業之一和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的同時,堅持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布局優化相協調,要求化工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
由此,上海化工業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和多聯產煤化工為龍頭,以清潔工藝、低耗能為生產過程,以精細化工產品和新材料為特色的新格局,呈現出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工藝先進化、裝置規模大型化、資源消耗循環化、環境污染減量化的發展模式。
截至2008年年底,5個園區的落戶企業共300家,累計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1399.47億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化產業處處長耿鴻民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盡管上海杭州灣北岸化工石化產業集群已初露端倪,但是如何使區域布局、產業結構、產業鏈關聯度等方面更加合理,是上海化工石化行業新一輪發展面臨的緊迫問題。
未來上海杭州灣北岸化工石化產業集中區,將建成以上海化學工業區為龍頭,其他園區發展下游產業鏈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的格局,形成上游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中游化工中間體項目、下游精細化工項目在各個園區錯位經營,整個產業帶內循環有序地發展。
對于外界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上海方面的規劃方向是,環境污染和風險相對較大的重化工基本局限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內發展,周邊其他園區衍生上海化學工業區的產業鏈,并作為上海化學工業區環境、風險影響的緩沖過渡區。
江蘇石化全門類發展
據江蘇主管部門介紹,江蘇石化產業已經擁有30多個門類、5萬多個品種。石油煉制、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精細化學品、農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及能源化學品等7大類產業在國際國內已形成優勢,產品品種、生產規模、市場占有率和出口創匯等在全國占據重要位置,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逐步提高。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儀征化纖、南化公司等一批特大型、大型企業集聚發展。
本刊記者從江蘇省發改委處獲悉,目前,最新規劃和推進的項目有,揚子石化三輪乙烯及配套工程改擴建項目、揚子石化-巴斯夫二期改擴建項目、中化集團鹽城市大豐港石化新材料基地項目、泰州中海油瀝青潤滑油項目等多個石化項目。其中,前兩項已經納入國家《石化和化工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與此同時,江蘇石化業將重點打造南通石化基地。《瞭望》新聞周刊從南通市經貿委獲悉,南通將圍繞洋口港打造江蘇新興石化產業基地。洋口港是長三角北翼又一新興的10萬-20萬噸級深水良港,去年10月已經初步通航.早在2005年,南通市就作了洋口港石油化工發展規劃綱要,意在依托洋口港建設石化產業基地。
目前,南通洋口港區石化產業基地前期工作正在不斷推進。2004年中石油確定在洋口港投資建設江蘇LNG項目;2005年江蘇省發改委將洋口港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年乙烯項目作為江蘇省“十一五”期間的重大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2007年,中石油將洋口港列入煉化一體化項目規劃,計劃投資約330億元。
“南通獨特的臨海條件和海水、空氣具備的凈化能力有利于減輕石化產業發展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期望在洋口港建設新的大型石化基地,承接沿江企業和化工項目向沿海的轉移。”南通市經濟貿易委員會產業政策處處長胡際春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南通發展石化產業有著先天的優勢,洋口港是不可多得的河口港資源,可以建設10萬噸級的大型化學品碼頭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同時擁有可用于臨港石化工業的灘涂21萬公頃。
采訪最后,胡際春透露,在江蘇省編制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南通煉化一體項目被列入十大重點推進項目,“但是,南通石化產業要快速發展,還要努力擠進國家石化產業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