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區撤退到城中村的廢舊物資回收站
近日,家住廣清大道三角社區一城中村的李先生反映,村里不知什么時候進駐了廢品收購站,每天大量的廢品從這里進進出出,不但影響環境,也影響村民的正常出行。
筆者走訪發現,由于中心城區監管比較嚴,再加上租金比較貴,不少廢舊物資回收站紛紛從城區撤退到城中村。由于開設廢品回收站沒有特殊門檻限制,所需啟動資金也不多,因此城中村廢品回收站的數量呈上升趨勢。
據了解,一些廢品回收站經營者大多租一間房、插一塊牌子、拿一桿秤或租用村民土地私自搭房、露天違章搭建,就開始從事廢品回收了。由于周圍居民大多也是外來務工人員,每天忙碌著養家糊口,對生活環境要求也不高,對廢品回收站造成的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等問題也都習以為常,很少向相關部門舉報。
有的廢舊物資回收站為了其自身的利益,往往超出所規定的收購范疇,熱衷于收購非民用廢舊物資,如銅質電線、公園鐵柵欄、建筑工程的腳手架和金屬類公用設施等物件。導致一些企業和電力、通信在線電纜被盜割現象時有發生,城市公共設施屢遭破壞,部分廢舊物資回收站甚至成為這些盜竊活動的銷贓場所。
不少廢舊物資回收站設在城中村村民樓下,存在廢舊物資亂堆亂放,裝車卸車擾民,環境污染和道路堵塞現象。由于廢舊物資很多是易燃物品,沒有完善的消防設施,極可能造成火災。
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加強巡查,重點對廢品回收行業證照手續、經營范圍、經營條件、安全隱患等內容進行檢查。與此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加強廢品回收行業市場準入工作,對不符合條件、不具備開辦廢品回收行業資格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堅決不予辦理登記注冊,從源頭上治理廢品回收市場。
為加強對廢品回收行業的引導,一方面,可通過疏堵結合的方式,引導經營者選擇合適的場地,鼓勵其走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使其告別傳統的臟亂差模式,經營更加有序。另一方面,只能允許收購民用廢舊物資和非民用報廢物資。對于工業廢舊物資收購和特殊物品收購必須采用實名制收購并造冊登記。與此同時,對幫助犯罪分子銷贓的收購站,一經查實,堅決關停并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