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企業PBT樹脂反傾銷維權初戰告捷
塑料訊:經過商務部對原產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進口PBT樹脂九個多月的調查,初步裁定原產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進口PBT樹脂存在傾銷行為,給中國大陸PBT樹脂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日前,商務部發布2006年第15號公告,決定從3月22日起,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對其征收12.78% 、17.31%不等的保證金。此舉表明,由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代表國內產業發起的對進口PBT樹脂反傾銷調查初戰告捷。
PBT樹脂是一種熱塑性飽和聚酯,我國每年進口PBT樹脂約3萬噸,2004年僅我省進口PBT樹脂數量就達到18486噸,進口金額為4056萬美元。
據介紹,自從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PBT樹脂以低價大量出口中國大陸市場后,給國內PBT樹脂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沖擊,導致包括南通星辰公司在內的PBT樹脂企業開工不足,市場嚴重萎縮。去年4月,以南通星辰公司為首的國內PBT樹脂企業向國家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同年6月,商務部正式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PBT樹脂的傾銷行為展開調查。
在調查中,商務部通過問卷、抽樣、聽證會、現場核查等方式向有關利害關系方了解情況。然而,在商務部規定提交反傾銷問卷的期限內,除臺灣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按期提交答卷外,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通用電氣塑料日本有限公司均未提交,也未申明理由。經過調查機關艱苦細致的調查,大量證據表明,被調查產品削價銷售,始終低于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價格,并對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價格產生了明顯的壓低和抑制作用,這是造成中國大陸產業實質損害的主要原因。商務部在調查掌握事實的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計算出保證金征收比例。根據商務部的初裁決定,除臺灣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傾銷幅度為12.78%,其他中國臺灣地區公司和所有日本公司均為17.31%。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務部會在一個月內作出最終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