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企難填溫商胃口?
“我們還會再來。”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笑著說。昨天下午,在參觀完中關村科技園區后,溫州民企赴京投資考察團一行登上了返回溫州的航班。“團長”周德文稱,今后將利用與北京產權交易所搭建的交流平臺定期進京考察國企項目。
刺探虛實
上周末,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與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的“牽線”,溫州投資企業考察團一行65人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北京之行。而據團內溫商透露,此次北上溫州財團所“攜”資金量有近百億元之巨,如果有合適大項目后續資金可近千億元。
25日上午,9時不到,幾乎所有的溫州企業家便已來到會場,靜靜地等待,等待著京溫兩地企業間的首次洽談會拉開序幕。而在這些企業家的桌前,印有本次國企招股推介的《項目集》卻無人翻動。
“不用看,我們心里早有底了。”一位考察團成員輕描淡寫地回答道。來北京之前,他便收集了這次北京推出企業的大量資料。“這次來除了想和我們有意向投資的企業建立初步聯系,主要還是想看看北京這里的政策環境和政府態度到底如何,探探虛實。”
事實上,北京市的國企改制,采取的是大中小公司一起行動的策略。用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的話來說,就是大型控股集團公司進行橫向整合,打造行業“旗艦”;控股集團公司下的二三級企業,資產優良的便可引進戰略投資者,實行股權多元化,而如果資產質量差則會采取破產、剝離等方式退出市場。
“這次推出企業的資產都很好。”市國資委副主任龔莉說,經過一系列調整、改革、剝離、破產后,余下的企業資產好,企業總體負債率不高。“召開這次洽談會的目的就是增加透明度,對于溫州資本而言,這些企業項目你們可以參股,可以控股,也可以收購兼并。”
觀念沖突
“我們最希望的還是收購兼并,最少也是相對控股。”溫州市新藍天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光翻著手中的《項目集》,說出了不少溫商的心里話。“不過說實話,這次推出的好項目中,大多是股權出讓,可以并購、控股的很少。”
25日下午,在經過一上午主賓雙方的禮節性溝通后,雙方企業家走上前臺,開始進行具體項目接洽。在洽談會現場中央,50多張方桌“劃出”了洽談區,但由于項目眾多,每張方桌都安排了兩家企業。
“真正看中項目要詳談,肯定不會在這樣一個公開場合。”一位溫商笑著說,來這里只是為了和一些企業認識一下,為以后打下基礎。北京二商集團投資發展部李娜也向記者證實,前來咨詢的大多是些中介機構,簡單建立一個聯系。
“我覺得還是雙方在觀念上有些沖突。”北京毛線廠張建海廠長說。早在去年的溫州推介會上,有好幾家溫州企業就“盯上”北京毛線廠的改制項目。
“溫州方面不少企業,一直都想以低價收購,但是他們并不明白,如今的北京國企并不是破銅爛鐵,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用饅頭換金子。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戰略投資者,和我們一起將企業真正做大做強,謀求雙贏。”張建海說。
但不少溫州企業家卻認為,如果僅僅是購得部分股份,他們在新公司中沒有話語權,自己在溫州所運用的一系列企業管理方法也無法奏效。同時也擔心企業資金成為向國企改革“輸血”,最終增加投資風險。
著眼長遠
“其實溫州企業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眼光。”龔莉認為,企業保留一些國有股份,也有不少好處,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穩定企業職工的情緒。同時,溫州企業也應該看到,國有股份的退出也有一個過程,不能“不控股就不談了”,還是應深入了解,從長計議。
對此,隨團律師、上海星韻律師事務所邱劍新十分認同:“其實溫州企業家第一步可以通過認購部分股份,進入公司了解詳情,在搶得先機的同時,再根據情況增持。所以現在溫州財團應該考慮改變一下投資思路。”
■2005年9月20日,北京市國資委宣布,確定156家地方國企參加招股推介。于是,六必居、王致和、古船食品等10多家京城老字號企業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相繼掛牌。
■2005年12月,北京產權交易所帶著180多個北京國企招股項目,主動到浙江招商,在溫州反應最烈。
■2006年1月初,僅僅20天后,溫州民營企業家就在溫州的“兩會”上開始集中討論進京參與國企改制的問題,并決定春節過后立即組團進京考察項目。
■2006年2月上旬,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開始在當地“組團”,最終包括中馳財團、興樂集團等40多家溫州知名企業財團與投資機構進京。
■2006年2月25日,京溫兩地企業正式見面,并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建立起一個平臺進行交流。為期兩天的活動,引起北京各方關注。
評論
皇親招民婿的意義周奇
從主動推介出擊,再到誠心吸引民資,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北京國企改制更顯開放與透明。在上周末舉行的“投資北京———溫州企業投資洽談會”上,北京市國資委更是幾度高調表態,歡迎溫州民間資本投身北京國企改制,并打出了推介項目“為溫州人量身定制”的橫幅,以顯示北京國資部門歡迎溫州資本的真誠。
一邊是急待開掘的金礦,一邊是善于發現財富的商人。兩相接觸,必能擦出火花。而對國際資本開放,對民間資本開放,北京國企改制,也顯示出“海納百川”的胸懷,“皇親”不嫌“民婿”。
溫州商人手握4000億資金,但資本天然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以道德的溫良取悅于社會。事實上,此次推出的改制國企,并不是一批急于脫手的“問題企業”,而是些結構需要調整的優良資產。一些純而又純的國有資產,資產結構很單一,不利于搞活機制,所以需要增加民間股份,以改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還有些是國有企業集團,涉及的領域太多,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正考慮退出一些領域。
利用民間資本,幫助北京國企改制是一種新的嘗試。它不但是一種資本引進方式的嘗試,也是一種制度形成方式的嘗試,因為通過公開的形式吸引外地資本,最不會引起非議,無瓜田李下之嫌,最大限度做到公正、公平和公開。而如果真能讓部分溫州游資在北京國企落腳、沉淀,對京浙兩地,甚至對更廣泛領域內的市場秩序,顯然都有好處。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