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數控系統年增長率接近30%
我國數控技術及其產業經歷了“六五”的引進、“七五”的消化吸收,到“八五”的自主開發,“九五”、“十五”的產業化,為我國數控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數控系統生產的現狀是:
經濟型數控系統產量快速增長
國產數控系統年增長率接近30%,個別企業的年增長率達到或超過50%,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數控機床銷售勢頭良好,帶動了數控系統產品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4年國內生產的數控系統產銷量較2003年有較大增長。其中:經濟型數控系統增長71%,全功能數控系統增長62%,專用數控系統增長22%。從分會數控系統生產廠的統計資料中顯示,2004年產銷量超萬臺和近萬臺的廠家有: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凱恩帝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產銷量過千臺的有:南京華興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廣泰實業有限公司和南京新方達數控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廣州數控實現了年銷售2萬臺的業績,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具有自主版權的數控產業開始形成,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處于起步階段
“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了北京機床所和航天集團等數控系統生產企業,形成了中華1型等4個主要數控系統平臺,但目前國內能夠生產中高檔以上產品的企業由于受到技術、體制、人才的制約,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有的甚至已經解體。
據統計,我國生產的金切數控機床中80%為經濟型,20%為中高檔產品。由于國產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目前還剛剛起步,所以國外的發那科和西門子仍占領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主導地位,2004年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量分別是12000臺和7000臺。
近幾年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聯合攻關和行業的努力,企業加大了開發力度,一些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自主知識版權的華中“世紀星”數控系統,已具備4通道、16通道、9軸聯動的能力,其功能達到某些國外高檔數控系統的水平,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并形成了初步的自主配套能力。但從產品可靠性、技術水平上, 我們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硬件、功能部件選擇和工藝水平、應用軟件開發、生產檢測手段、生產規模和組織、開發能力等等都需要我們去做大量的試驗才能實現穩定批量生產,成套向市場提供商品。
高端產品自主開發實現零的突破
當前我國急需的高檔數控機床,近年來在新品開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配套的數控系統絕大部分是國外產品,國產系統還處在個別產品試用階段,遠未達到用戶滿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