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裝備制造業逆勢而上“?!敝星蟆皺C”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連瓦軸集團的汽車軸承、冶金軸承和通用軸承市場下滑了30%到70%,企業應收賬款回收困難,市場競爭加劇。然而在2008年,瓦軸集團卻實現了銷售收入增長20%、利潤增長90%的佳績。這樣的反差來自于企業的自主創新。
瓦軸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路順深有感觸地說:"自主創新是確保經濟持續增長和渡過難關的重要途徑。"這幾年瓦軸集團在技術研發、技術改造上花的錢占總銷售額的10%至15%,建起了同行業中全國最大的技術中心。目前,企業的1.5萬種軸承產品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瓦軸集團瞄準國家16個關鍵領域重大技術裝備配套軸承,實施技術改造,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風電軸承供應商,大量新產品成功替代進口。
像瓦軸集團一樣,在素有"共和國裝備部"之稱的老工業基地遼寧,眾多的裝備制造企業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不等不靠,更不怨天尤人,依靠自主創新在"危"中求"機",逆勢而上。
去年10月,沈陽遠大集團以17億元人民幣的高昂價格中標阿聯酋阿布扎比工程,這是目前世界幕墻史上單筆金額最大的工程。作為遼寧省百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之一,沈陽遠大集團的這筆大生意靠的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光電幕墻產品。2008年,包括沈陽遠大在內的遼寧省百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企業新組建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40個,建立產學研技術聯盟470家,組織實施100個高技術產業化項目。
在發展改革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命名為"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的沈陽鐵西區,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已達500戶,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跨國公司、3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投資興業。鐵西區在調整改造中大力支持企業對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努力培育以重型數控機床、大型石化設備、冶金設備等為代表的世界級產品,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和科技創新公開服務平臺,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F在,鐵西裝備制造業在輸變電、冶金礦山、石化設備等重大成套裝備和重大產品領域的77個主要產品中,有44個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居行業之首,18種工業產品位居國際前十位。沈鼓集團的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壓縮機、沈陽機床集團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特變電工沈變集團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核級閥門等產品都填補了國家空白,并為企業帶來了滾滾財源。
遼寧省裝備制造業集中的另一個城市大連,利用金融危機加速調整產業結構,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2009年全市又確立了重點推進投資超億元的重大工業項目50個,將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180項。自主創新給大連裝備制造企業帶來的好處也令人振奮,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新年伊始實現3天交工5艘船,喜迎元月"開門紅";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去年在傳統產品上丟掉一批訂單,但從風電設備、船用曲軸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上找回了近百億元的訂單。
2008年,遼寧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實現增加值18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增幅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平均增長水平4.8個百分點。